APP下载

行业

2018-02-10

中国农资 2018年31期
关键词:钾盐盐湖钾肥

开发60年自给率接近60%

“我国自1958年开启中国钾盐史,60年间已掌握世界上全部钾肥生产技术,钾盐综合利用率由最初的27%提升至80%以上,钾盐自给率由完全依赖进口上升至58%,在提升中国国际钾肥市场话语权的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钾肥贸易价格洼地。盐湖钾肥、盐湖循环产业已经成为青海在国家乃至世界的品牌。”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康民在8月22日召开的2018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主论坛上表示。

我国是一个缺钾的国家,资源储量仅占世界的2%左右。但随着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地区两大钾肥基地的建成,使得钾盐可采量成倍增加。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王孝峰介绍,2017年,我国钾肥产量达到970万吨,在盐湖锂、镁、钠硼等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碳酸锂、高纯氢氧化镁、金属镁、纯碱等一批工业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锂、镁、钠硼等资源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工业体系。

转型升级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钾盐钾肥行业正在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农资》副总编辑吴江在《中国钾肥行业媒体报告》中提出:要阶段关注产业转型,长期关注行业机制。

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编制并发布的中价·柴达木氯化钾、纯碱价格指数,成为了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国家发改委价格检测中心主任卢延纯表示,该指数对完善国家工业品价格监测体系,推动相关产品上下游行业协调发展,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说:“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确立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依靠技术创新,向制造业下游延伸产业链,向高端产品延伸产品链,青海盐湖正在夯实循环经济的盐桥,正在不断延伸高质量发展的盐路,正在开创世界无机盐产业建设镁锂钾盐的中国高地。”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也表示:“盐湖资源开发首先要科学统筹规划,适度合理开发;其次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开发利用水平;再次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循环经济;最后要提高资源附加值,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原材料司处长张文明指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将紧缺的钾资源“引进来”,国内具有钾盐开发经验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将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动力。

一带一路开启资源合作新篇章

在“一带一路”钾盐开发分论坛上,记者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蕴藏着丰富钾盐资源,约占世界钾盐资源探明总储量的51.1%,是未来中国钾盐主要进口来源地。自2008年以来,我国境外钾资源开发在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约有30多个项目,预测钾盐湖资源超百亿吨氯化钾,为国家钾资源战略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国家在继续实施扶持国产钾肥发展的优惠政策,保障国产钾肥竞争力和提升自给率的同时,也要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引导企业有序推进‘走出去’步伐。对境外钾肥基地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双翼协同保障我国钾肥的稳定供应,提升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话语权。”张文明说。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队长石国成介绍到:“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建设一个大型钾盐生产企业从勘探、设计、建设到出成品至少需要5-7年的时间。目前,我国在境外已进入生产运营阶段的企业只有在老挝的中农集团和开元集团,它们是我国‘走出去’找钾和采钾的企业佼佼者。”

论坛现场,泰国中小企业经济贸易发展委员会与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举行了签约仪式,中泰两国将共同携手开发钾盐资源。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国福表示,中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勘探和生产钾盐资源,有着丰富的经验。泰国呵叻盆地钾盐资源储量丰富,但开发尚处在起始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进中国钾盐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走出去”,通过技术合作、投资收购等方式,推动中泰两国钾盐资源合作。

猜你喜欢

钾盐盐湖钾肥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盐湖又见火烈鸟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钾肥迎来零关税
众德集团:联手德国钾盐 共拓镁肥市场
山西运城盐湖迎来火烈鸟栖息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