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2018-02-10赵文刚陈讨讨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预设评价过程

赵文刚 陈讨讨

(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教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就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必须强化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思想,并对其不断要求,使其成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提出的背景

预设可以理解为“预先设定”、“前提”、“先设”和“前置”,是于1892年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学奠基人弗雷格提出的。[1]之后众多学者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讨论,从而引起了人们对“预设”问题的广泛关注。它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的特征的过程。[2]关于“生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然现象)形成;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产生。[3]在教学中,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是针对传统教育过程的封闭性、知识的静态特征等弊端提出来的,它强调教学是开放的、不确定的、生成性的,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知识的个性化建构。“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不是割裂的两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课堂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将静态的、不变的知识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是接受者,只是被动的获取间接经验,这过分体现出了教师的主体性,与此同时传统教学对预设的作用做了过分地强调,重点表现在大部分教师按照教案中所设计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实施课堂教学,预设和教案在某种形式上就像一支无形的力量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和进程,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完全执行教案的过程。[3]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结果是如何尽快实施并完成教案上的内容,而不是创新知识,丰富学生情感。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既没有把教师当成主体,也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而是把预设的教案当成了主体,它所反映的课程观是僵化、封闭的,教学观是以“知识传递”式为主的,这种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因而变得亦步亦趋,缺乏主体性,没有自己的见解。从实践过程来看,过分重视预设和教案的实施,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必然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代名词,教学中的乐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课堂中都得不到充分发挥。

新课标也提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学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不再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了,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的方法已经不可取了,教师要在课堂上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适应并正视课堂主体的角色转换,从而轻松地把握课堂的整体动态。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基于“生成”的“预设”,[4]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精心的“预设”和有效的“生成”来打造出优质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在如此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将学会因循守旧和按部就班地做事,通过学习知识来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变为一句空话,培养高素质的人的目的将难以实现。

二、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现状

(一)预设的现状

预设也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假设,在课堂中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完成预先的教学方案以及让学生得到预设性的发展。但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当前的知识水平为主,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对课堂进行预设,就会出现预设不当的情况:

1.预设偏低

教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课前预习的掌握情况估计偏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教师认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足以回答较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新授课上提问的问题难度小,而且问题的答案多为唯一的。

2.预设偏高

教师对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概括水平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偏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预设出需要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开始合作探究,但对具体的合作方式以及探究过程的预设很苍白,而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指导。

3.预设不准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过多预设,教师对课堂的所有预设都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是主动、自愿参与。同时,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预设有所欠缺。

(二)生成的现状

1.完全按预设进行,忽视生成性资源

新的教学方式仍旧带着传统教学方式的烙印,还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主,教师预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生硬的套上自己预设好的答案,通过机械的形式把预先设定好的教学以单向传递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生成。就像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5]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知道动态的生成性课堂能突显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但教学评价往往以分数为主,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快速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而忽视生成性资源。

2.生成不当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从头到尾完全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案进行,对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超出预设,有的教师就刻意地去避免这种课堂生成。具体表现在: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封闭性的,没有留给学生多少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一旦在课堂上提出了教师预设之外的问题,有些教师会想方设法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到自己已经设置好的问题上,这样就不会扰乱原本计划好的教学过程。

3.一味注重生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生成,但并不能保证生成的效果都是有效的,有效的生成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相反,无效的生成是毫无价值的、会偏离教学主题,脱离预设,会导致课堂预设的失控或脱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发现目标有所偏离时,要及时、有效引导。

三、关于课堂预设与生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1.教学方式单一化

如今的课堂教学仍然主要采用讲授法,这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方法容易转变为“灌输式”教学。教师占课堂的主导地位,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给学生传授静态的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点,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弊端也逐渐显现了出来:第一,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按照系统化的方式讲授,不将课本知识与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的自我理解结合起来,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陈旧的、片面的,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二,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充满机械、程式化的感觉,没有生机;第三: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地讲授旧的知识,做不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不能把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2.教学设计预成化

教学设计“预成”化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预成”性思维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6]课前的教学预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充分的备学生、备教材,才能预设出来一份优质的教案,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优质的教学预设的引导下进行的。但是,“预设”不等同于“预成”,预设具有一定的留白功能,预设只是理想的预期结果,而不是必须要达到的硬性要求,因为课堂教学中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是教师所没有预设出来的,预设出来的课堂教学仅仅是真实的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预成强调的是预设后的结果。

3.教学过程固定化

教学过程的固定化是指课堂教学过于按照某些固定的方式来进行。[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活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教师而言,按照固定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学生会在教师可控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我们看到教学过程固定化的课堂就是整节课教师只顾自己讲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水平的差异,没有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师生之间交流很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课堂的生成性教学。

4.教学评价单一化

要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教学评价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更多的是教师通过学生成绩来进行教学评价,对结果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过程,同时这种评价方式的主体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比较教师单方面做出的教学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的实际完成情况,同时教师经过自我反思,也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课堂教学生成的策略

1.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讲授式教学不能成为“灌输式”教学而应该不断向“启发式”教学靠拢。讲授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交流欠缺,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不能一味运用讲授法,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且固定的方法,而应该与其他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可以把讲授法和讨论法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设要留足空间

教师的课前预设只是为课堂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参照物,是对结果的一个理想预测,而不是必须要达到的硬性标准。课堂教学不是完全僵化的,它是动态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见,我们不能把预设的目标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如果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不能对未预设到的生成性问题置之不理、熟视无睹,教师必须用心倾听,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平和的心态去指导学生,这样的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学生思维是活跃的,尤其当具体情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时,就会出现生成性资源,形成生成性课堂。

3.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常说要“以学定教”,也就是根据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8]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学定教”的教师少之又少,有的教师是完全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教学,对于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教师会引导学生往标准答案上靠拢;有的则是依赖于各种教材参考书,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从学生角度去“预设”,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敢于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错误的答案,都可称之为生成性资源。”[9]教师要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4.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师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更多地注重具体的、动态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教学结果。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同时,要做到以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通过自评的方法,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各方面的不足,从而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关键和结果,二者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相互依存。[10]因此,课堂的预设很有必要,而且教学要随着预设的轨迹前进,但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预设不到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要在有机结合“预设性教学”与“生成性教学”的基础上,联系课堂实际情况,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通过精心的“预设”和有效的“生成”,才能打造出优质的课堂以及充满生命力的教学。

猜你喜欢

预设评价过程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