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种时间对黏土地小麦烟农19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2018-02-10蒿呈龙蔡发宽张康强陈跃武陈宽兵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秋播基本苗出苗率

蒿呈龙,蔡发宽,张康强,陈跃武,陈宽兵*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 东辛分公司,b 东辛分公司 海北生产区,江苏 连云港 222248)

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常年以麦稻两熟制轮作的种植制度生产粮食。其中小麦每年种植面积约 7 000 hm2,90% 以上面积的小麦为水稻茬口,近几年秋播小麦有全部水稻茬口种植的趋势。随着机插秧的推广以及水稻管理水平的提升,水稻生育期延长,收获期推迟,小麦秋播延迟,如遇到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则可能延迟至11月底甚至12月至1月份,这与近几年江淮地区播期推迟,有的推迟至“小雪”“大雪”后播种形式相近[1]。秋播的推迟直接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如积温低、出苗期大幅度延迟、冬前苗龄小、苗弱,甚至冬前不出苗,干物质积累少,成穗数不足、产量降低等[1-3]。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如何提高晚播大小麦出苗率和产量做了大量研究,并一致得出播前浸种催芽可促使小麦提前出苗,减少用种量,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的结论[4-6]。但针对东辛农场土壤黏性重,降雨后耕性差,整地质量难以保证,机械作业、播种难的情况,如何提高产量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针对东辛农场土壤研究浸种对小麦出苗和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东辛农场海北生产区15大队10#1—11#3田进行,共4块条田,每块面积3.33 hm2。试验田土壤为滨海重黏土,pH值8.7,有机质含量17.5 g·kg-1,土壤全氮1.32 g·kg-1,速效氮68.77 mg·kg-1,速效磷17.18 mg·kg-1,速效钾412.46 mg·kg-1。试验田前茬为水稻。试验田统一耕翻埋茬、碎垡整地。参试小麦品种为烟农19。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4个浸种时间处理,分别为0、12、24、36 h,以0 h处理(不浸种)为对照(CK)。浸种后晾晒至小麦表皮风干,播前统一用立克秀拌种,11月5日反旋复式播种,播种行距15 cm,播种深度2~3 cm,播种量450 kg·hm-2。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调查小麦生育期和群体动态变化。记录基本苗,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茎蘖数。

调查产量及其构成。测定成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生长情况

由表1可看出,浸种后出苗时间较干种播种明显缩短,出苗期提前2~3 d;浸种12、24和36 h的3个处理出苗期基本一致,说明小麦浸种12 h后种子吸水量已能满足种子萌发出苗需求。

表1 不同浸种时间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小麦浸种较不浸种基本苗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和24 h浸种处理后基本苗明显增加,比不浸种分别增加96万~126万·hm-2;36 h浸种处理增加12万·hm-2,增幅不显著,说明浸种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小麦出苗率。

由表1可以看出,相较不浸种,12、24和 36 h浸种处理的小麦基本苗、越冬苗、返青苗、高峰苗、成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果表现为12 h浸种处理高峰苗和成穗数较不浸种分别增高609万、84万·hm-2;24 h浸种处理高峰苗和成穗数较不浸种分别增加273万、60万·hm-2;36 h浸种处理的高峰苗和成穗数较不浸种分别提高129万、42万·hm-2。因此浸种处理可以增加基本苗、高峰苗和有效穗,为足穗打下了良好基础;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小麦茎蘖数变化的作用效果表现为浸种12 h处理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浸种24、36 h处理。

2.2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表2 不同浸种时间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浸种处理产量较不浸种明显提高,浸种12 h处理增加488 kg·hm-2,浸种24 h处理增加345 kg·hm-2,浸种36 h增加249 kg·hm-2。浸种12 h处理的产量最高,虽然其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其他处理有一定程度降低,但茎蘖数、成穗数较多,因产量构成因子协调,结果产量最高。

3 小结与讨论

晚播小麦冬前生长期短、积温少、茎蘖数不足是导致低产的主要因素[6],浸种处理可有效减少播种至萌发的时间,增加有效积温,缩短出苗时间[7-8],提高出苗率,增加基本苗,提高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4]。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浸种相比,浸种能提前出苗2~3 d,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加小麦基本苗,浸种12 h已基本满足种子萌发所需水分。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茎蘖数和产量。12和24 h浸种处理增幅较大。

虽然浸种24 h更有利于缩短出苗期,但是针对现在劳动力紧张和抢时播种的特定条件,缩短浸种时间,提高农忙期间工作效率,是秋播时期的重要工作,浸种12 h就能满足播种需求,可在苏北地区试验推广。

[1] 胡承霖. 安徽沿淮、江淮地区稻茬麦催芽、免耕播种及其配套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1,7(5):18-21.

[2] 王志春. 晚播麦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59-61.

[3] 王汝利,张菊芳,谢成林. 里下河地区稻茬麦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1(4):45-47.

[4] 柳夕松,孟祥勇.浅谈凤阳县迟播小麦浸种催芽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42,87.

[5] 王德颖,王亦勤. 黏土地稻茬大麦浸种催芽播种技术的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2):17-19.

[6] 李文阳,时侠清,徐建军,等. 种子催芽对晚播小麦幼苗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88,1549.

[7] 吴新胜,袁志勇,贾昕远,等.气候变暖背景下淮北冬小麦适宜播期试验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44-48.

[8] 张红生,胡晋.种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秋播基本苗出苗率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
秋播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试论安徽沿江地区秋播结构“压麦扩油”布局
枣阳 党组织服务秋播生产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