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的基本策略
2018-02-09何洁
何洁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更为广大一线教师所青睐,并在课堂中广泛实践.然而,对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做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实际状况不容乐观.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积极寻求开展有效合作的策略,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和共同发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思考,本文从合作氛围营造、合作需求激发、合作时机把握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合作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有效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更为广大一线教师所青睐,并在课堂中广泛实践.然而,对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做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意化:不管内容有无讨论价值,总安排几次四人合作.(2)形式化:学生虽然团团坐,但还是学优生独唱;教师也不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或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或两三分钟草草收场.(3)表面化:问题一提出,立即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空间与时间,也就没有思维的深度碰撞,结论肤浅而划一.(4)自由化: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争执、吵闹,听不到探究合作的结果.针对上述现象,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积极寻求开展有效合作的策略,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和共同发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创设合作氛围,使学生想合作
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才会提升,个性才能张扬,感悟才趋多元.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理解、宽容、平等”的对话平台,主动拉近与学生的物理距离、信息距离和心理距离,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真情实感,成为学生真正的合作伙伴,实现教学相长.如,在二年级“认识厘米”一课,在学生认识了1 cm有多长之后,教学进入到量课桌的长边的长度环节,学生提出用1 cm的卡纸量一量再加起来的办法.这个时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单独一个人是比较难完成这个任务的,怎么办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去,学生马上想到可以合作,学生的想法得到了我的表扬和肯定,他们高高兴兴地选出两名代表上讲台来合作,一起拿1 cm的卡纸量,而其他学生则兴高采烈地帮忙计数……数着数着,学生们有发现了,有人说:“其实可以不用这么麻烦,只要把他们俩的1 cm卡纸接起来,这样就有2厘米,再量,会方便很多.”又有人说:“还有更简便的,只要把小组里每名同学的1 cm卡纸接起来,就有好几厘米,这样再量会更快捷.”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认识不断升华,最后,学生们发现原来尺子就是这样造出来的!……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们不断生成多元化感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创设了好的合作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彻底释放.
二、诱发合作需求,使学生要合作
合作学习应是学生学习的主动需求和自觉行为.教师要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使之成为适合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的活动情境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学习需要.如,“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时,有一位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交通局局长想了解交通收费等情况,请帮助统计一下南口路段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接着,教师播放南口路段交通录像,让学生进行统计.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统计,可当汇报结果时,几乎没有相同的数据.于是,学生1说:“老师,你能不能把这段录像放四遍?你能不能让每辆车放慢速度或停一会儿再开走?”学生的办法不错,可这是不切生活实际的.老师假装难过,对学生说:“看来任务很艰巨,我通知交通局局长一声,就说我们没有统计出来.”此时,学生2说:“要是只统计一种车辆就好.”学生3立即站起来说:“我们四个人合作,分工统计一种机动车.”话音未落,学生们不等教师说话,自动地组成小组,立即分工合作,最终各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因此,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的组织调控,不但能激发学生自觉产生合作愿望,而且让学生从“要我合作”转变为“我要合作”.
三、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善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般而言,合作时机有以下几个.
1.在重点、难点处合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光凭学生个体的智慧,会认识不深,感悟不透.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优化”一课中,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思考烙3张饼最快需要多少分钟.“烙饼”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利用“烙3张饼最快需要多少时间”为教学突破点,让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多种方案,再寻找最佳方案,最终理解“9分钟”的烙法.合作中学生体会到: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合理安排,才能省时,提高做事效率.重难点处的合作既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也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迷惑、混沌处合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知识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表现出这种个别差异性,思维处于迷惑、混沌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如,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角的大小是否是跟边的长短有关系认知不一.因此,我抓住时机,组织辩论式的合作,先提出双方观点:“角的边越长角越大”还是“角的张口越大角才越大”.接着组织双方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合作.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如,在教学“优化”一课时,当得出烙4张饼所需12分钟最快后,顺势追问学生你们能得出烙5张饼、6张饼甚至更多的饼所需的最快时间吗?当学生提出“每增加一张饼,就要增加3分钟”的观点时,教师抓住时机,借助统计表组织小组进行交流式的合作.
烙饼的数量最优烙法烙的次数所用时间
2同时烙26
3交替烙39
42张2张412
52张3张515
6
7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交流中经历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烙饼所用的时间=烙饼数量×3.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教师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积极探索,精心雕琢,才能使真正意义的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江泽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5(10):235.
[2]劉彬.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科教学,2016(12):407.
[3]苏娟.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5(25):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