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2018-02-09于法稳

关键词:顶层设计绿色发展精准扶贫

摘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负面生态影响等问题。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下,推动精准扶贫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正确认识贫困区优势,保障生态资源物尽其用;注重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的生态保护;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

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F0622;C9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8)0100840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精髓的绿色发展理念,将引领中国未来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要坚持的6项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同时,该报告也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能源体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良好生态的需求是美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在实施精准扶贫进程中,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关注生态环境,提升贫困群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满足感,自然成为贫困地区破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要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精准扶贫的全过程,牢牢守住生态底线,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不能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论与实践:一个文献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扶贫开发以来,中国扶贫开发走过了30个年头,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为世界扶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战略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一方面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奔向小康社会决心,另一方面也为各级政府全面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无疑为如何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路径选择。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学术界也从不同视角开展了研究。汪三贵等(2016)认为,精准扶贫作为中国扶贫的基本方略,不仅成为指导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方针,而且成为扶贫实践的主要抓手[1];范和生等(2017)认为,农村贫困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议题,精准扶贫因其具有较强的实践导向性和制度针对性,成为现阶段农村贫困治理的根本之策,但需要对精准扶贫中的一些制度因素进行改革,进而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协同和民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农村贫困治理体系[2];莫光辉等(2016)研究了精准扶贫与新发展理念的契合性,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精准扶贫实践路径。众所周知,在新时代,中国的贫困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而且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等[3]。刘彦随等(2016)认为,要实现全面脱贫的战略任务,使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实施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贫困群体的识别到扶贫措施的精准等方方面面[4]。赵武等(2015)剖析了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需要探索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精准管理的包容性创新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扶贫长效机制,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5];针对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汪三贵等(2015)提出,应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精准扶贫考核机制、贫困户的受益机制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6];郑宝华等(2017)研究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贫困群体识别,以及如何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各级政府的责任边界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7]。更多的研究则集中在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方面,如杨宜勇等(2016)在对中国扶贫实践中扶贫目标、扶贫对象、扶贫手段战略调整的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不断创新扶贫治理机制,切实践行绿色减贫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8];宫留记(2016)则基于精准扶贫视角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新思路,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9];翁伯琦等(2015)基于对基层案例的研究,提出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应充分发挥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的优势,推动精准扶贫工作[10];李金祥(2016)认为,农业科技是精准扶贫的源动力、瞄准器、助推器,是贫困地區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贫困地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1]。endprint

产业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下,产业扶贫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承担起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成为精准扶贫的核心。刘建生等(2017)认为,产业精准扶贫突显了贫困户的主体性作用,必须关注贫困户的参与,建构多主体、多要素参与的长效机制,是实现贫困人口增收的有效路径[12];吴靖南(2017)的研究表明,通过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可以优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更好地发挥精准扶贫的功能[13]。

基于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的分析发现,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贫困群体收入水平成为重要内容,而与此伴随的生态环境问题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在学术界进行了一些探讨。莫光辉等(2017)的研究表明,由于扶贫工作中缺乏绿色发展理念,导致了减贫脱贫的短期攻坚与生态扶贫长期发展的时间周期矛盾、“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与“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的矛盾等问题,为此,需要在精准扶贫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产业扶贫与生态保护的有效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成效;全面分析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精准扶贫不仅是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更主要的是精准探寻贫困地区绿色发展之路[14]。陈巧玲等(2017)认为,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应树立绿色减贫新理念,并通过创新绿色减贫的融资手段和渠道,将绿色减贫纳入政府扶贫考核机制[15];林科军(2017)认为,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是推动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新契机[16];刘流(2016)认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提高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质量[17];杨文静(2016)认为,生态扶贫可以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也是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双赢的有效途径,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中的体现[1819]。为此,应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做好生态扶贫顶层设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稳步实施生态治理,有效整合生态资源,一方面提高生态扶贫精准度,另一方面提升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王宾等(2017)基于对重庆市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实践的调研,提出了如何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20]。

检索表明,已有文献都是基于不同侧面对精准扶贫开展研究,不但对推动精准扶贫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更给予本研究一些有益的启发。但也不难发现,这些文献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对精准扶贫中出现的具体生态问题及其原因的剖析。正是基于如上考虑,本文重点剖析精准扶贫中已经出现或者潜在的生态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对于加强精准扶贫过程中生态保护力度,提升精准脱贫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剖析

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所采取的扶贫举措,还是具体的扶贫项目,一旦没有充分考虑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就容易导致贫困地区生态破坏问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却降低贫困人口的生态福祉,更破坏了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进而影响精准脱贫效果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全面性。

1.绿色发展原则没有得到落实

在国家层面上,尽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的原则,但缺乏有效的政策,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在对精准扶贫效果验收方面,缺乏系统的生态考核指标。因此,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过程中,各级政府把扶贫的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人口危房改造以及贫困群体经济收入增加等方面,并没有将该原则真正落实到位,从而導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如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的植被、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超过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将会导致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甚至丧失。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一旦失去生态保障功能,从大的方面而言,会对国家生态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从小的方面而言,则会对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也降低了贫困群体的生态福祉,增加了区域再度返贫的风险。

2.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

众所周知,山区是中国贫困问题的集聚区,不但贫困面广,而且贫困程度深,实现精准脱贫的任务异常艰巨。虽然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实现了众多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是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特别是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的状况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山区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没有山区贫困群体的全面脱贫,中国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没有贫困山区贫困群体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全面小康。同时,山区又是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的主战场,是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更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也是实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此外,广大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较强,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国家战略的导向,基层政府并没有科学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具体措施。

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缺乏生态要素

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总体要求,每个贫困村都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基层调研发现规划存在诸多问题。从规划的目的来看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为了应付各级检查;从规划的形式来看,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从规划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围绕着“五个一批”工程进行,将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如何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的生态要素;从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来看,很多规划内容难以实施。以规划中的生态易地搬迁工程为例,仅仅对需要进行生态易地搬迁户的数量、完成时间等进行了规划,但对生态易地搬迁的空间布局缺乏详细的规划,随机性较大,从而导致了易地搬迁安置之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增加,以及对沿途生态资源造成破坏。endprint

4.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的负面生态影响

精准扶贫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开山、砍树,势必造成山区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农村道路建设,对山区的生态破坏更甚。道路修建完成之后,对道路边坡没有进行及时的生态修复,一旦遇到较强降雨,则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山体碎石、泥沙等的滑落,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各级政府更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成效,而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建设之后需要进行的生态修复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更缺乏有效的生态措施。在东部一些平原地区的“扶贫车间”等工程建设,也往往会砍伐本来就不多的树木,产生一定的负面生态影响。此外,一些地方在产业扶贫中,没有充分考虑生态资源的承载能力,从而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生态影响。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精准扶贫的策略

1.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

(1)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国家政策应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这里的“全面”不仅仅涵盖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贫困群体经济收入增加两个方面,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当然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建议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中,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全过程。同时,建议开展“国家绿色生态扶贫发展示范区”评选工作,发挥示范区带动示范效应,积极引导精准扶贫工作中没有关注生态保护的地区。

(2)将生态建设成效作为精准脱贫考核的重点内容

目前的精准脱贫考核指标中,主要关注贫困人口的满意率。为此,贫困村所在的乡镇政府几乎出动所有的力量,动员贫困人口,甚至采取“收买人心”的方式,旨在提升满意率,以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国家层面,应对精准脱贫考核指标进行完善,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将精准扶贫中生态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以便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正确认识贫困区优势,保障生态资源物尽其用

(1)山区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贝”,而不是精准扶贫的包袱

过去,山区因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经济发展,成为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但也正是发展相对不足,这些区域留下了丰富而且优质的生态资源,成为未来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态休闲度假等新业态的基础。特别是在优质生态资源日益稀缺,消费者对良好生态及其产品需求市场日益旺盛的宏观背景下,山区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区域。

(2)山区可以实现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的有效统一

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有机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贫困群体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增加贫困群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此过程中,贫困群体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加强,逐渐认识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未来5-10年内,贫困群体的收入将会得到较大提高,山区经济将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3.注重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的生态保护

在广大的贫困山区,居民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居民点,而且彼此相距较远,在实施村组道路建设时,工程量较大,而且需要开山的面积大、砍伐树木多,对生态环境影响与破坏较为严重。目前,村庄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事实,不能有所改变了。但在未来道路建设、生态易地搬迁中,要做好规划,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到工程施工与生态恢复同时进行。同时,按照生态规律及生态破坏的程度,尽快对道路边坡、山体边坡进行生态恢复,还原良好生态环境。特别应关注那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易地搬迁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地方。

4.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

(1)产业发展新业态的选择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

从消费市场来看,生态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广大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探索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最为可行的就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等,并依此带动农家乐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体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从根本上、长远考虑上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

(2)产品生产应实现生态化、绿色化

产业选择之后,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环境,生产绿色、无污染、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品,实现产品的生態化、绿色化;并加快培育地理标志产品,依靠品牌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贫困区域优质农产品的商品化率。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刘未. “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4043.

[2]范和生,唐惠敏.农村贫困治理与精准扶贫的政策改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1):4552/75.

[3]莫光辉,陈正文,王友俊.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精准扶贫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6(4):1012.

[4]刘彦随,周扬,刘继来.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269278.

[5]赵武,王姣玥.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170173.

[6]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47150.

[7]郑宝华,晏铃.精准扶贫需要高度重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农村经济,2017(1):1116.endprint

[8]杨宜勇,吴香雪.中国扶贫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国人口科学,2016(5):212.

[9]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6(5):154162.

[10]翁伯琦,黄颖,王义祥,等.以科技兴农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166169.

[11]李金祥.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J].农业经济问题,2016(6):48.

[12]刘建生,陈鑫,曹佳慧.产业精准扶贫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 (6) :127-135.

[13]吴靖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7(3):99103.

[14]莫光辉,张菁2017.绿色减贫:脱贫攻坚战的生态精准扶贫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1):144147.

[15]陈巧玲,董悦.绿色减贫,促进可持续发展[J].人民论坛,2017(6上):7677.

[16]林科军.绿色发展为精准扶贫带来新契机[J].人民论坛,2017(6上):7475.

[17]刘流.以绿色发展助力扶贫攻坚[J].人民论坛,2016(9上):7475.

[18]杨文静.绿色发展框架下精准扶贫新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6(3):138142.

[19]杨文静.生态扶贫:绿色发展视域下扶贫开发新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17.

[20]王宾,于法稳.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山区精准扶贫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7(10):7479.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duction clearly aims to eradicate poverty by 2020. The practice of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ill has the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principle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not clearly rationalized, the plan of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eradication is short of ecological factors, the negative ecological effects exist in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and so on. The promotion of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green development should take the idea of green development as orientation, make the toplevel design for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per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of poor areas, make the best use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focus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for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ly on the ecological advantages to develop ecological industry, and actively cultivate the geographicalindication products.

Key words: strategy of precisio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ecision poverty eradication strategy; green development; toplevel design

CLC number: F0622;C9137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6748131(2018)01008406

(編辑:莫远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绿色发展精准扶贫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