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广西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8-02-09吴方

桂海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工业化产业结构

摘要:文章从产业转移和工业化两个维度,研究了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及现状,并从人均GDP、产值与就业及空间结构、工业结构与地区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以来广西工业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及水平。当前广西工业化发展正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广西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广西工业化水平,一方面要加快广西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区外先进产业转移承接。

关键词:广西;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6-0067-07

一、产业转移、工业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所谓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产业在一国之内或国家之间转移的现象和活动[1]。产业转移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落后地区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谓工业化,是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2]。这一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最终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实践证明,落后地区可以借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发展。例如,产业转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日本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东盟国家的经济起飞都起着关键的作用[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能够率先发展起来也得益于大量承接了国际上的产业转移。学术界的研究也揭示了产业转移带来的工业化效应。尹文秋认为:承接产业转移是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4];高云、王云认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皖江城市带工业化水平[5];彭亚黎认为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贵州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6];刘世欣实证检验了产业转移对河南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7],等等。总之,产业转移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产业承接地的积极影响来实现的。这些积极影响包括:加速了产业承接地的资本积累,提高了产业承接地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增加了产业承接地的就业水平,促进了产业承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等[7]。

广西发展落后主要是工业化进程滞后。工业化进程滞后使广西经济总量难以较快增加、规模难以迅速扩张,造成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城鎮化进程相对缓慢,就业压力得不到缓解[8]。我们应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广西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从产业转移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加快广西新型工业化进程有所启发。

二、广西工业化的历史考察与产业承接现状

广西近代工业起步较晚、底子较弱。新中国成立前广西梧州、柳州、桂林、南宁等地有少量的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及规模较小的食品加工业、轻纺工业,河池、百色等地有少量的铝矿采掘工业、冶炼工业,贵港、玉林、钦州等地有少量的制糖工业、造纸工业、制药工业和陶瓷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工业建设再次落后于其他省份。“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苏联援建我国156个工业项目,当时出于经济安全和国防战略的考虑,很多工业项目都布局在资源丰富的内陆省份,广西一个项目也没有。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又因地处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战争前线的缘故,两次错失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改革开放之后,先沿海、再沿江、再沿边、再到内陆省份,国内相继对外开放,这时地处边陲的广西因为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战时经济状态,同样出于经济安全和国防战略的双重考虑,当时国家很少在广西布局大型工业项目。直到1992年中越关系完全实现正常化,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步入正轨,此时广西的改革开放已经比全国晚了10多年,错失了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发展的先机。进入90年代以后,正当广西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全力追赶全国发展水平的时候,恰逢国家宏观调控和投资体制改革,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由拨改贷,广西工业发展错失难得的一次机遇。

进入到21世纪,广西的工业化进程一直在缓慢推进,直到大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广西工业化的步伐才得以较快发展。2007年,广西区党委、政府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形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桂发〔2007〕18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办发〔2007〕137号)两份文件,正式拉开了大规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序幕。随后广西各地纷纷跟进,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产业承接带动了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快速增长又直接拉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升级,实现了“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增长—工业发展”的良性链接[9]。在现有文献中,一般用外商直接投资数额作为衡量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指标。近年来,广西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根据测算,2007—2016年广西累计直接利用外资111.07亿美元(见表1)。柳州、北海、桂林、南宁、钦州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较多。从表2可知,在2007—2011年广西的GDP增长较快,与全国GDP相比增长率明显较高。广西投资增长速度也普遍高于全国投资增长速度,2009年投资增长达到最高39.4%。这说明2007年以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比较明显。

三、当前广西工业化阶段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工业化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和贸易依存度等方面来综合体现[10]。如前文所述,广西落后主要是工业落后,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作为广西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基于此,本文将从人均收入,产业、就业与空间结构,工业结构与地区差异三方面,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后广西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及水平,并从该阶段的特征与问题出发,提出加快广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把现代工业经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见表3),分析所用数据均是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各省统计年鉴上获得。endprint

(一)从人均GDP(人均收入水平)分析

为便于比较,我们将广西人均GDP换算成用美元表示的人均GDP(见表4),同时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到,以2005年当年价格指数测算的2010年广西人均GDP为2986.6美元。若对照表3中的人均GDP数据,广西在2010年已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且工业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二)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

结合钱纳里等学者的分析及结论,表5揭示了工业化发展阶段与该国产业产值结构(三次产业比例)、就业结构(三次产业就业占比)以及空间结构(城镇化率)的关系[11]。

1.产业产值结构。2016年广西GDP构成比例为15.3∶45.1∶39.6。较以往广西产业产值结构出现了以下变化:其一,广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迅速,目前第一产业比值小于20%,对应表5工业化阶段之中期阶段。其二,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6年广西第二产业产值占整个产业产值比重的45.1%,说明近年来广西工业增长迅速,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更大。且广西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于第三产业,据此判断广西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三,第三产业增长缓慢,近10年第三产业比重基本维持不变,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比例仍然偏低,表明广西未来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第三产业发展。

2.就业结构与空间结构。2016年广西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0.60∶18.20∶31.20。其中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仅为18.19%,而当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为29.30%,广西低于全国11.11个百分点,就业人口的分布还不够优化。空间结构用城镇化率表示[11]。2016年广西城镇化率为48.08%。与2007年的36.24%的城镇化率相比,过去10年里城镇化率提高了11.84个百分点。尽管广西就业结构转变和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但是对照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见表5),广西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初期。可见,广西就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转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今后广西就业结构转变、城镇化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任重而道遠。

(三)从工业结构和地区差异分析

1.工业结构。工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内部结构常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下面利用广西几个主要年份的工业数据对其工业化进程及水平作出判断和评价。

从工业结构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工业生产总值和GDP都在逐年增加,且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工业目前仍是广西的主导产业(见表6)。从广西轻重工业增加值及比重中也可以看出,广西轻重工业的比例已经显著下降,但是重工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见表7)。重工业比重大导致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大,从而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广西国有经济及集体经济规模相对较小,股份制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其规模都还不够大,广西市场经济的活跃度和发育程度仍然较低(见表8)。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广西的民间资本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今后要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广西工业化的重中之重。

2.地区间差异。通过全国和六个省区数据的比较,地区之间的差异清晰可见。其中,广西的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等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高于西部地区的贵州(见表9)。

(四)小结

当前广西工业化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多重发展机遇与多重风险共存。一方面,广西总体上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期,且工业化进程呈加速推进的趋势;另一方面,广西的工业化发展又存在诸多问题。在产业内部结构方面,广西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制造业目前仍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服务业产值增长不理想[12]。从地区差异来看,广西的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发展的路径仍是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若落后地区仅仅依靠自身基础条件来发展壮大工业,这一过程必然极为缓慢[13]。笔者认为,广西落后主要是工业落后,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作为广西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区外先进产业转移,促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换代,从而实现工业经济总量与规模迅速扩大,将是广西未来经济提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四、广西如何借力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对于落后地区固然是一个好机会,但是如果只注重引进外地企业的数量,而忽视本地产业的升级,会导致承接的产业过多过杂,各园区内多产业无序竞争,甚至会带来资源环境的压力,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不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基于此,笔者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两方面提出对策。

(一)加快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高科技产业是指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用现代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发展高科技产业也是破解广西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长期以来,建立在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之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广西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广西产业层次较低,需要产业优化升级。要抓住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将产业结构推向高级化。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化能源、原材料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广西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区位优势,参与构建国内产业价值链及加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接受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和辐射,推进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endprint

2.加快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務业的发展。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当前广西第三产业主要是一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技术含量低的服务业,仅在港口业和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严重滞后。因此,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增长点的新经济体系,实现结构优化升级是广西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把推动服务业更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导向,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12]。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消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种种障碍,激活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优化产业结构,开拓服务市场,在改革消费性服务业粗放发展模式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范行业标准,实施诚信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

3.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加快产业高级化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搞好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逐步提升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加快产业高级化的步伐。因此建议: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能力;整合优势产业资源,打造广西“三基地一中心”①,使之迅速成为地区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基地,方便接受来自国内或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溢出,加快自身发展;制定促进地区产业良性发展的政策,鼓励地区间企业竞争和合作,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投资环境,使企业快速成长;实行优势产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技术与产品分工,建立一个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多边贸易体制,把广西有优势的制造业基地打造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或分中心;充分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资源,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进一步增强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议广西重点发展以信息、咨询、科技等为主体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信息—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二)顺应趋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1.政府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推进产业承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政府作为产业转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发挥了诸如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和行动支持等的作用。当前随着广西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政府已意识到产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定位和进行区域产业布局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各地区产业的发展定位是否明确;二是承接的产业是否跟当地现有资源和环境相吻合;三是本地区是否有条件承接要发展的新兴产业;四是同一个产业园区承接的产业是否有关联性,互相冲突的产业不能放在一起;五是各级领导部门要重视产业转移与承接工作中的管理问题[14]。要严抓管理问题,通过加强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采取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产业转移承接各项工作。在其他政策措施方面,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航运、港口等交通建设,并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使产业转移进来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好重要产业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工作,使园区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7]。

2.根据现有产业格局有选择地接受投资。广西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区域布局相结合,选准产业的承接点,注重产业承接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灵活性。一方面,在承接区外先进产业转移时,不能削弱和破坏现有优势产业的发展基础,并且考虑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关系,补充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发挥优势产业链的拉动作用[7];另一方面,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不能引进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环境严重的产业,确保可持续发展。在广西承接的制造业中,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区域优势选择相应的制造业。对于劳动力充裕的地区来说,承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相适宜的;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在注重环境,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承接东部地区先进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有一定科技基础的地方来说,承接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良好的优势。

3.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原因之一是因为有着规模大、技术好、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广西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必须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在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扩张,要始终把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走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包括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民营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和基地建设,营造优质环境全力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等,进而实现民营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注释:

①三基地是指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一中心是指信息交流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2.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236.

[3]王雪.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技术经济,2006(10):110-112.

[4]尹文秋.承接产业转移: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J].商场现代化,2008(10):331-332.

[5]高云,王云.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影响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经济论坛,2014(4):65-69.

[6]彭亚黎.贵州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承接与创新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9):40-42.

[7]刘世欣.产业转移与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研究[D/OL].郑州:河南大学,2009:15-65[2009-05-0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 CMFD&dbname=CMFD2009&filename=2009113164. nh&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YXFuemdp dUFEWUNReUhRazM2OVczcWliWT0=$9A4hF_Y 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 ID8j8gFw!!&v=Mjc3MzViUElSOGVYMUx1eFlTN0 RoMVQzcVRyV00xRnJDVVJMMmVaK2R1RkNua FU3M1BWMTI3RjdLNUhkREtxNUU=.

[8]李芝.对广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9):64-66.

[9]雷承宝.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广西工业化进程[J].广西经济,2007(4):20-22.

[10]王锋正,于宏洋.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与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2):9-16.

[11]文双艳,刘楠,王莹.广西工业化所处阶段及存在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8):37-38.

[12]吴方.经济转型中广西跨越式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6):19-22.

[13]杨亚非.欠发达地区工业化道路的引导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广西工业化水平评价及路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5):1-12.

[14]吴方.桂林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管理模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11):73-7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工业化产业结构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