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2018-02-09◆
◆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一小学)
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合作意识的原因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在适应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要求,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应试教育背景下,讲授式或者“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并且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于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这些教师大部分在观念上并不能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认为自己这样做有损于师道尊严,有的认为学生太小,知识储备不足,不能进行合作,认为进行合作只是在浪费时间。
2.合作小组分配不合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效率低下的原因还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学生在小组当中合作意识低下,同时小组还存在成员较多或者成员较少的人数问题,太少的小组成员不够,组内合作分配不均,太多的则顾不过来。另外,小组成员之间差距过大,或者学习好的在一组,学习较差的在一组,组内不均衡,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太大。还有就是,小组成员之间职责分配不明确,导致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经常出现七嘴八舌,乱成一团的现象,让课堂不成为课堂,也就失去了分组的意义。
3.学生个体性差异大,学困生自信心不足。进行分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发挥组内每一个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是要小组内全员进行分工合作,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独角戏,或者说某些人的独角戏。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学习的能力也较强,在进行数学讨论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理解较深,自信心强,干预发言,而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因为自身的原因,自信心较差,惧怕说错让同学嘲笑,即使出现与成绩好的学生的意见相对时,也没有信心争论反驳,反而退让,这样的小组学习是错误的,达不到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目的。
二、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当中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学校应组织相应的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培训,促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并促使教师去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相关教学理念。其次,教师应该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用传统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敢于相信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成长,因为学生是在现代先进社会当中成长起来的,拥有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优点。最后,广大数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2.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首先,在进行分组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学生,要做到组内学生要有差异,有层次。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要保持相对平衡,差距不能过大,这样才能保持小组之间的平衡,也保证了学习小组内合理竞争和合作。同时,还能够在小组内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其次,小组的人员分配要合理,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可以保持在4~6人左右。最后,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每个人的职责要明确,在讨论时,让每个人都有负责的职责,如主持的、记录的,等等,都要在进行讨论前确定,避免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出现七嘴八舌,乱成一团的现象,保证小组讨论的有序进行。
3.要注意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小组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嚷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进而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因此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另外,对于没有自信的学困生,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动员小组没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学习。还要加强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在小组之间,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团体间的潜力,促进其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屈洪来.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意识.科普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