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018-02-09◆
◆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中心小学校)
一、明确目标,认识自我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的长大,认识自我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较为正确地认识了自我,他们才有可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完善自我。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小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长辈的宠爱,养成了自私、不合群,生活上依赖等不良缺点。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往往表现出比较大的片面性,也就是说,不能全面地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有时把自己估计过高,有时又把自己估计过低,有时夸大自己的成绩,过于自信地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有时又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缺乏上进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条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并把《中小学生守则》等编成儿歌,配上动作,让学生在欢快的情境中深刻体会。其次,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手册》结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实际,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道德要求,展开讨论,形成道德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实践。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制订自我教育的目标,也就是“我应该是怎样一个人”,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二、运用榜样,提高自我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界的影响,对小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正如英国教育家、思想家路克所指出的“最容易、最简明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因此,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来促成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很有必要。
能够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人物是很多的。如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英雄志士——岳飞、郑成功、戚继光等;知名人物——鲁迅、竺可桢,等等。还有生活在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随时可以学习的榜样,如家长、老师、亲友、同学等当中的好典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英雄榜样的精神实质。比如,在班队会活动中,可以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坚持下去,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教师是离学生最近的榜样,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衣着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日常修养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所谓“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时时为楷模。”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说。
同学中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教育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榜样,让学生找到新的目标,提高自我。如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欲,也让他们有了学习目标。
三、创设情境,感受自我
儿童好奇、好动、好胜、好模仿,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兴趣盎然的班队活动,创设特定的情境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自我,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养成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品质差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运用心理换位法,将心比心,促使学生产生、形成和强化关心人、帮助人的思想,并促使自己付诸行为。
四、经受锻炼,塑造自我
小学生参加实际锻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习活动、各种劳动、社会活动,等等。他们经受锻炼的过程,也就是塑造自我的过程,是自我教育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在独生子女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劳动显得尤为重要。独生子女有其天然的依赖性,如果不加以引导,这种依赖性便会形成他们素质上的缺陷。因而要让学生走近劳动者,感受劳动的伟大,理解劳动的艰辛,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
另外,让学生置身于美好、愉悦、活泼、有趣的社会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文明行为的要求,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也起着较大的作用。如开展“双休日为孤寡老人做好事”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为老人排解困难,受到众人称赞,使自己内心感到快乐,觉得光荣,从而觉得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真有意思。久而久之,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因此,要发动所有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界人士,充分利用社区中的各类活动、各类机构,在节假日、双休日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走进社区图书馆、青少年宫等,让他们去经受社会风风雨雨的磨练,在活动中塑造自我。
参考文献:
[1]尼玛次仁.浅谈如何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J].成功,2012,(05).
[2]康贵斌.开展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