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培育:学导式语文课堂之“初心”
2018-02-09蓝寿军
蓝寿军
“学导式语文课堂”中的“学导式”是指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方式,“学”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导”是教师的引领指导,学在先、导在后的次序,与教学活动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操作策略完美匹配。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现代汉语词典》)。“悟”字在《说文解字》中曰:“觉也,从心,吾声”,即客观对象激发而产生的对于情状的能动性体验与理解。悟性本质是语言能力,思维发展的心理积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听说都有潜在的悟性要求,可以说悟性是中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悟性培育理应成为学导式语文课堂的核心指向。
一、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悟性培育氛围
库尔德·勒温认为,“每一门科学都必须考虑整个情境,即个体和环境两者的状态”。课堂教学情境,是由课堂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内容、师生情绪和情感等所构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在创设过程中,须讲究感情的投入,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心灵的沟通。从而实现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作者心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
有专家认为,创造就是标新立异、标新立异的前提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前提是给他一个自由状态。悟性即超常直觉。悟性人人有,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书不能尽言,言不能尽义,它与规律自然妙合,发问题之宗旨,感现象之根源。悟性本质是智慧的体现,境界的体验。《文心雕龙》中提及:“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情”的熏陶、碰撞、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意境。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就突出强调了老师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二、注重思维发展,提升悟性培育质量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叶圣陶说过: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人类有本能、感性、理性、一般悟性、特殊悟性五个层次。悟性包括感悟、领悟、思悟、醒悟、顿悟、渐悟等思维状态。悟性思维是一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凭直觉、形象、发散等极具个性化的认识方式感知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理论、新思想,对事物敏捷地做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悟性是本悟思维形式,当人们遇到新的事物会本能地将自己的以往经验调动出来,将新事物类化到已知事物中,从而认识新事物。
在悟性培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是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的训练,当然也伴随着形象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在阅读中有着重要作用。直觉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思维的过程与思维结果的直接性或同时性,其基本特征就是非逻辑性智力图象性和思维过程的中断性。
三、立足实践体验,丰富悟性培育平台
悟性由何而起?是先天赋予还是后天习得?语文之悟当以情感为进入的路径。其重点集聚在审美感知、文学创作悟性、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悟性强调的是以灵魂的悟性去知,悟性其实又是体悟思维形式,它是悟性认识层阶思维形式最主要、最典型的思维形式之一,它是先民们最早的思维形式,也是我们现代人继承先民们的思维形式之一。所以“悟”的核心环节就是体验。体验者,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也。
从“语”与“晤”字形的同源性上,我们可以感知到语文之“语”在于言说“吾”之感知、感受、感想,即语言文学就是一种发乎主体情愫的语言表达。但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也就要寻根溯源持“心”达“吾”,也就是从“悟”中达到学习语言文学的真谛。语文教学正是通过主体的内心体验,将外在于人的世界与“人心”融会贯通起来,从而获得属于个体的知识。言语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又具有“非科学性”因而,对于言语学习来说,理性思维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如语言所表现的鲜活的形象、细腻的情感、幽隐的精神世界就很难通过理性认知、逻辑推理把握到,只能通过体验感悟。日常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广泛开展语文实践,着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在全媒体时代,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网络等平台广泛涉猎语文知识,丰富悟性培育平台。悟性培育平台是否有效,实质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体验情况如何。“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叶圣陶语)。体验是领悟的必然途径,领悟才是体验的最终目的。
学导式课堂突出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即“学导思想”。学导能否相融的基石则是学生的“悟性”。宋代严羽以禅喻诗,提出“妙悟”一说(《沧浪诗话》)。悟性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性法宝和智力密钥。挖掘悟性之泉源,捕捉悟性之踪影,施展悟性之神功,此为健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