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研究

2018-02-09王小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课程标准教材

◆王小娟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翠绿小学)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独立实践的主要内容。它是新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正确的知识接收方式应该是从实践到理解,从理解到实践。这反映在教学规律中,就是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然后再进行实践。这也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激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实践设计和方法,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密切关注学生的主观世界,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然而,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新教学的研究上,很少涉及到设计、讨论和实践的改进。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涵义

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与使用主要存在结构不平衡,内容单调,数量过大,偏离了重点,缺乏反馈等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和获得学习技能,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基于课程标准的深度、教学材料的解读、学生的理解层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全面设计练习教学环节,包括它的类型、内容、数量、检验方法和反馈的方式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学习情境、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思考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最终解决生活问题。

二、练习课的不同形式

(一)单项练习课

单项练习的要求比较单一。新教材实施后,教材的重点或难点之一便是实践。它也可以针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也可以在日常工作或试卷中发现问题和错误,以便及时纠正和纠正错误。新教材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就是属于这类。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为了做到这一点,练习时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二)综合练习课

综合练习课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练习课的练习必须从简单到复杂,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练习题的难度要比单个练习的难度大。综合练习课的设计有利于简化知识归纳和问题解决。练习的安排应由浅到深,逐步完善。内容应与知识的传播相联系。例如,《圆》这一单元学习后,就可以设计将圆和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进行计算组合后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让学生在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适当探索讨论,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智慧的挑战。

三、练习题设计策略

(一)练习设计要和教材相结合

新教材实践设计的“质量”很高,它具有具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技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新教材的实践设计也有不完善的一面,有的设计不够精确,水平还需要调整,实践的“量”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设计中,通过对教材的反复深度的解读,把握每个问题的意图,利用到其中每一个问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目使用,选择其最佳用法,增强它的填充性、组合性而著称,设计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学生实践课题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上,通过对学生练习的反复要求,将练习和教材相结合,这样既满足了教材使用,也满足了学生的练习需求。

(二)练习内容要以现实素材为载体

实践设计的内容,即主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语言应该简单、有趣,让学生耳目一新。比如下面的题,题目类型一:修路队第一天修路72米,第二天修的米数是第一天的2倍少10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题目类型二:你知道鞋子的码数和厘米数是怎样换算的吗?有这样一个公式:鞋子的码数=厘米数×2-10。你的鞋子是多少码的?能算出你的鞋子是多少厘米吗?显然,两个知识点是相似的,如果让学生做一个乏味的题目,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而这两个练习的课程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在内容设计方面,我们要按照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设计。

(三)问题设计要关注思维含量

在实践设计中,既要注意问题的形式,又要注意问题的思想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李叔叔巧妙地利用一面墙来围养鸡场,已知他用长12.56米的竹篱笆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养鸡场,请你想一想,这个养鸡场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需要灵活地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进行计算。再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将下面方格图中的梯形分成三个三角形,使它们的面积比为1∶2∶3。这些问题的设计使课堂在讨论中积累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巩固了新知识。在教材练习的基础上,适当丰富问题的呈现形式,注重富有挑战性和全面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练习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全国数学教育的国家课程标准对所有学生来说,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能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设计实践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和思维特点,实践设计必须设计成一个螺旋形,从易到难、水平、梯度,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五)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

课堂练习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口诀时,我们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即看到或听到“几乘几”的算式,就能不假思索地说出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反复练习。但是,如果只是机械地反复背诵,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练习的形式应变单一为多样。

四、小结

数学习题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设计实践要求,进行梯度层级上升、环环相扣、节奏明快的教学。课堂设计实践中应合理选择例题和练习,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情感上的满足,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将数学思维用于生活中这一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课程标准教材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