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中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8-02-09陆红丽孙碧英支建明许文燮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四年制基础医学理学

陆红丽,黄 旭,孙碧英,支建明,许文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

护理学、检验和营养学等医学院校中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顺应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准确定位的基础,是培养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本研究尝试通过医学院校中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以期提高医学院校中理学专业学生教学质量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一、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近年国内医学院校理学专业实行单科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单科课程设置是孤立教学模式,未能从课程体系的角度考虑和挖掘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联系,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浪费或遗漏,学生不能形成多课程知识点更高层面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理学专业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后,多种课程和学时都需要进行压缩和精简,然而该学科所涉及和需要掌握的技术和内容却又在飞速增加。如何根据培养目标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和顶层设计,成为当务之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授课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忽视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二、理学专业课程群构建的可行性

理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紧跟医学教育发展需求,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依据教学资源相关性,把培养方案中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生理学内容联系紧密和内在逻辑性强的一类课程进行融合交叉、整合重组构建而成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的课程系统[3]。

我们教学团队多次组织成员对教学安排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讨论,统一了思想。为了在系统层面遵循科学规律,即先形态后功能的教学顺序,彻底打破了原有一贯的教学安排规律,对每个教师的讲课规律带来不便,但为了四门课程的深入整合,多数教师由过去一般一个星期固定时间上2次课,变成集中、连续,甚至上下午一人上课是常事并没有规律性。尽管如此,我们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此外,也尝试了一个人负责一个章节教学,即一个系统的四门课程内容由一个人从头到尾讲的模式。我们团队提早多次进行集体备课,严格把关了教学尝试的顺利进行,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下一步普及到更多章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学专业课程群建设内容和方法

1.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在保证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减少各基础医学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部分,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加强基础医学课程之间、基础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衔接与有机融合,避免基础医学学时过多而限制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基础医学与护理、检验和营养等相关理学专业知识的合理衔接,即重视基础,早期接触临床专业知识[4]。

2.编写出版整合课程教材。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最大限度体现专业特点,切忌把各课程内容简单的叠加[5]。近年来,我们正常人体学教学团队编写了《正常人体学》,主要涵盖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化学和生理学等。

3.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可灵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PBL 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病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法(将问题前置,让学生课前查阅大量资料,上课时讨论并产生思维的碰撞)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6]。

四、理学专业建设的成效

基于课程整合的理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中,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实现的基础,因此我系在总体上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发展要求后,对各种课程进行大胆整合和内容更新,开设全新课程,构建跨专业精品课程群,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板块,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改革课程教学资源。使新课程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趋势,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我们团队经过三年的建设,已经把形式上有正常人体学教科书,而教学上各自为政的四门课程整合成一门。从此,四年制理学课程中(护理、营养和检验专业)正常人体学一门取代了原有的四门经典课程,已经被师生接受。经过一年一个台阶的建设,2017年底正常人体学被上海市教委以“四年制理学专业基础课程”纳入为重点课程来建设。

五、小 结

我们教学团队对四年制护理学、检验和营养学等相关理学专业本科教育,进行了的“正常人体学”课程建设的尝试。正常人体学课程是针对医学检验、护理学、营养学等四年制非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传统的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典型的跨学科的整合课程。“正常人体学”可以淡化传统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生理学这四门学科界限,可以有机融合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化学组成与细胞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细胞的生理功能等。尽管医学检验、护理学、营养学等本科专业的专业特性明显,但专业基础课层面上对正常人体形态与功能相关基础知识的需求应该相近。正常人体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正常人体器官系统、组织细胞以及分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而深入系统地认识正常人体的代谢特征以及基因信息传递过程。

我们教学团队以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以专业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培养目标。克服了单科课程知识的局限,完善和提高学生的系统知识结构和能力。经过将来的多年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把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成可复制、可推广普及的精品课程。

猜你喜欢

四年制基础医学理学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留学情报站
四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检测与调整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浅谈学年制建设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必要性探讨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