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
2018-02-09尹永灵
◆尹永灵
(山东省宁津县第一中学)
一、备——备教材,备学生
(一)明目标,指方向(目标层次,由近到远)
1.根据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总体把握。
2.教学目标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有针对性、适切性和层次性。
3.针对不同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制订较具体而有所侧重的教学目标。
大部分教师仅把本部分内容作为应付教案的检查的形式。因此,教师对本节的目标根本不明确,导致上课毫无重点,照本宣科。教师都不明确目标,学生如何掌握。在备课时,尤其是上课前,都明确下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了目标,效率才会高,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对本节的目标心中有数。情感价值的教育方面,教师也要深思熟虑,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孩子做人,并能渗透地理素养教育。
(二)理内容
1.本主题内容的地位——在单元或章节中同其他相关知识元的关系分析(注重教育价值),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思路。
2.本主题内容的结构——包含的知识元素及其层次关系和主次关系分析(注重学习过程),从而构件完整的知识框架。
3.本主题的重点与难点——在一般情况下,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注重核心概念),抓住重点形成分析思路。
最近的说课比赛显示,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掌握不够。这说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内容整理不够。内容的整理并不是一节内容的整理,而是相关知识的整合,尤其在复习课时。例如,复习农业的区位专题时,我打破教材的顺序,先从区位因素分析,再注重主次抓住主导因素,然后利用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这样,不仅加强了知识的联系性,还帮助学生形成了分析思路。
(三)教学准备的要求
1.教具准备。如将教科书上图表制成挂图或“投影片”,以供分析讨论。教师能恰当的利用版图,教学效果会更好,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教学功底。
2.学案制作。现在的教学,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具体内容,而是分析资料,所以,资料的选择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每节课都结合教材精选案例,制作优质学案,通过教研讨论再印发给学生。
3.学生预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意义的课前准备。例如,讲农业的区位或工业的区位,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所学调查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四)教学内容的处理
1.根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符合认知规律,体现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路。
2.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为依据,对教材作合适的选择与调整,制作优质学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3.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些学生能了解的社会知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处理知识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课堂体现鲜活和生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要求——注意贯穿于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1.注意讲究教学导入的科学合理性。
2.注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3.注重学生的活动,解题思路的体现。
(二)新课导入——引兴趣,激情感(情感导入,激发兴趣)
导课要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从课型需要入手,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当然,导语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短小精炼且具有简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启发性,精心设计,形式多样而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意识与能力
面对教育改革,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把课堂设计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但最终还是教师讲授内容,这样一来,所有的形式就是虚设。要实现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要注意精心设计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为了“互动”这种形式随便找几个问题应付了事。这里有几种策略可以借鉴:
1.应使学生从提问方式中知道所期望的合理的答案。
2.如果学生一时不能回答,不能催促他冥思苦想。
3.提问要给学生合适的思考时间,不必马上重复问题。
4.对于学生答案给予肯定,并给予正确纠正指导。
(五)伏问题,抓反馈(及时观察,教学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体现教学民主,让课堂氛围和谐。作为合格的教师,还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最为高效的形式,是让学生自己完成认知过程。组织讨论是不错的学习形式,更能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但需要注意的是,讨论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观点,然后再讨论,这样效率高,对学生的思维锻炼也强。
(六)固基础,会应用——作业巩固环节
练习或作业的设计,已经不是几个简单的常规题目能解决的了。而基本练习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难度和数量较为合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交流。要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并注意分层性,以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可以对高考题进行变形,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严密性。
(七)学习评价的实施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习的评价不应单靠试卷仅看成绩,而应利用新方式、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几种评价方式:
1.要注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采用多元评价,包括既关注学生的作业练习,又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以及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既有教师的评价,又允许学生自我反思,以及让学生互相评价和鼓励,体现课堂评价的宽松氛围。
2.加强对学科学习的形成性评价“课堂评估”:课堂提问、学生置疑、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微型调查、课堂测验、检查单等方式,多方面了解情况,诊断问题,优化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3.“作业练习评阅”: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个性化作业、表现性作业,注重知识技能的生成,与学生共同制订作业标准,尊重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信息技术整合
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教师外出采风、学生出去旅游的机会少。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视频、图片的盲目叠加,这样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毫无收获。所以,在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需要,正确地运用相应的教具设计教学,努力使抽象概念直观形象。要注意教学实施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注意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不盲目运用和机械照搬教学课件。
三、教学反思
要实现高效课堂,“反思”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师的反思
教师成长的途径很多,有出去进修、自学、向其他教师学习等等。别人的优点可以吸收,辅助资料的内容可以借鉴,但不可能完全照搬。一个合格的教师要靠自己不断的反思,理解教学的内容,整理教学思路,获取教学成果。
(二)学生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要通过课上反思知识,课下反思收获,整理问题的分析思路,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