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8-02-09◆王菁
◆王 菁
(青岛农业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1.课时比例分配完全向设计实践倾斜
在建筑学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理论课的讲授时长占总课时数的比例非常小,尤其对于一些大的设计课来说(如《建筑设计I~V》),实际的理论课平均授课学时甚至都很难保证达到总课时数的1/6,这也是目前建筑学专业学生反映较大的问题。原因是教师需要留出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多轮改图,以保证方案修改地深入程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论功底薄弱。理论功底薄弱必然会遏制其设计水平的高度、眼界的开阔以及思路的创新和灵活性。
2.教学过程不可逆的单线式PPT教学
在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中所采用的是PPT课堂教学与课堂辅导相结合。其中PPT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PPT教学中所容纳的知识量通常比较大,学生课后对其中知识点容易淡忘或遗漏。
3.课下难以及时找到老师答疑解惑
高校教师不坐班,学生课下遇到疑难问题难以及时找到任课教师沟通探讨,师生之间对于课程内容的沟通基本局限于短暂的课间。
4.对于建筑学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来说,传统教学模式缺少活力。
二、针对问题的改革方案
1.增设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1)在“课程内容板块”,结合建筑学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以增加其专业优势为目标,增加了教材中针对建筑学专业的薄弱环节,充分结合建筑学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专业需求,调整教材中内容的比例结构。例如,大量融合“绿色建筑”的内容;扩展原有“园林建筑”的部分;扩充“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
(2)在“案例解析板块”,补充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这一部分还在持续更新,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100个经典案例。这就大大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在案例解析方面时间和数量上的局限。尤其增加对建筑与环境契合部分的讲解。
(3)在“章节测试板块”,细化了对每个章节的测试,弥补了课程本身由于课时有限而明显侧重实践教学的不足,有效加强了对学生理论能力的考查。
(4)在“在线答疑板块”,学生可以在线提问,在课下与教师及时就课程中的疑难问题取得有效、深入沟通。
2.使用微课视频教学作为建筑学专业辅助教学模式,进行线上授课
(1)教学规模小,教学目标简单、直接、集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直接弥补知识漏点。
(2)基于信息技术下产生,有利于或得来自授课对象的非常直接的教学效果反馈,并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
微课本身是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决定了:一方面,授课者可以反复观看到自己授课的全过程,有利于授课者自身对授课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等多方面的自我反思、修正与完善。另一方面,授课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中一个或多个班的学生,而是整个网络信息平台,无论是相关或不相关专业的师生或其他从业人员均可观看,因此,授课对象非常宽泛。所有授课对象均可随时向授课者反馈信息。从这些来自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中,授课者可以或得更大量的对课程继续修正和完善的机会。
3.教研课题立项对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研究
(1)明确改革目标。
①增强专业针对性。
②强化应用性,获得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效果。
(2)改革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知识结构框架的确立。问题难点:如何增强建筑学与园林景观设计在专业上交叉性,真正做到成为为建筑学专业量身定制的《园林景观设计》微课。
②教学设计的构思。问题难点:如何在控制课程授课节奏和设计微课断点位置的同时,严密构思教学设计;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以科学、准确为基石的同时体现出紧凑与美感。
③视频制作。问题难点:如何在视频制作的过程解决知识传达与画面切换之间的衔接。
④信息技术。问题难点:如何更好地设计信息技术平台上对微课作品的信息反馈及其他互动交流方式,并从技术上解决。
(3)改革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参考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研究其专业课程设置,确定建筑学专业学生前期知识储备情况,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建构适合建筑学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内容框架。
②根据重新整合的课程内容框架,做出本门课完整的教学设计。
③根据重新整合的课程内容框架,结合教学设计,按照每15分钟一个微课视频的节奏,研究探索出合理的知识点划分方式。
④按照规划出的知识点划分方式,依次重新整合每个知识点的讲授内容与节奏。
⑤按照对每个知识点讲授内容与节奏的构思,研究每一个知识点讲授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⑥对教案的研究应该是动态的,存在于教学之先,践行于教学之中,反思、总结、修改、完善于教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