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8-02-09王昊
王 昊
(哈尔滨市商业学校,哈尔滨 150050)
0 引言
伴随时代的发展,创新思维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中职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也渐渐多起来。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也激励着中职毕业生积极创业,实现自我发展。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一专多能、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从2015年开始学校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希望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真正养成创新意识,培育创意素养,无论学生以后自主创业,还是到企业就职,都能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
1 创新创业需要课程教学
通过对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表示希望掌握创新创业知识的学生超过70%,这其中不乏有想法但不知道如何实施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解的过于单一,认为就是自己开店。学生们的意愿需要学校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从方式选择上来看,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还是比较合适的。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在中职教育领域尽早生根发芽所作出的即时回应。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可行性明显增大,学生有意愿,学校就必然要顺应这一发展需要,开设相应课程,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助力,使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思考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能力。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很多,但大多数都和网络、数据有关。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偏低,大学生就业起点变低,严重挤占了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用人单位更愿意接收中职生而非本科生,原因是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一些,能吃苦。但是,中职生也存在亟待提高的弱项,那就是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不是单纯的直接让学生去创业,而是让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做有准备的创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置课程和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等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2 如何实施创新创业课程
通过参与培训和深入调研,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安排,笔者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放在第三学期集中授课。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学生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明确了专业领域和发展方向,内心具备创业的渴望;二是集中授课能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学生产生的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可以及时实施而不会被搁置甚至遗忘。
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特点,课程内容体系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不同于市场营销或者电子商务等专业,计算机专业除了创业思考与行动、创业团队组建、创业项目分析、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与创新、商业模式选择、市场营销规划、计划书的撰写、启动资金预测等核心内容外,还要围绕信息技术前沿领域进行课程革新。比如,网站建设就要更多的倾向于手机网站或APP建设方面进行教学;计算机系统维护则要向手机系统维护延伸,甚至开展更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至少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只有通过这些实用内容的教学,学生才会对创业方向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上通过模拟实训让学生感受到创业的各种机遇、风险和挑战,对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融入创意内容,丰富教学环节
创意是人对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思考行为,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从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教学,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及生活裨益良多。
那么,如何开设创意课程呢?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用现有的创意学术把握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学生的思路往往都是天马行空、不受任何拘束,如果把握不好方向,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学生的思路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创意思维缺乏一定高度和可行性,这又需要教师传授学生创意的过程,但又不能生搬硬套,失去了课程的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包含了AI、PHOTOSHOP、3DMAX等设计类课程,如果依托这些课程,加入美学教育,将创意课融入这些设计类课程,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更为丰富。
4 融入美育教学的探索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美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内容,是体现广大青年道德水准的重要载体,是彰显青年学生精神风貌的素质体系。
学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的智慧殿堂,无疑在提高美育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AI、PHOTOSHOP等课程来说,就是要通过加工处理图像,最终实践创造“美”的过程。要想进一步体现课程优势,弘扬特色,仅仅停留在图形图像技术处理上,已经无法诠释其深层次内涵。为此,在授课中要强化美育渗透,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情操,切实深化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创造美的水平。
5 完善中职教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能力
5.1 提高创新创业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有效利用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际经验,培养他们面对市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还需要另外两点作为保证。第一,要发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就需要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学,还需要这些教师将创业方面的技能和观念与教学活动完美结合起来。第二,应该结合学校情况,对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定期开展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通过这样的安排,使教师的创新创业理论水平与时俱进,有助于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实践能力的提升,确保教师更好地理解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创业要求,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5.2 探索校企合作,充实教师队伍
首先,创新创业类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一样,强调实践性,而且涉及平面设计、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许多方面,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单纯依靠本校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学校教师一般都在校任教多年,缺乏企业实践和创业经验,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依托合作企业这一平台,在着力培养校内教师的同时,聘请企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兼任教师,用他们丰富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及信息技术领域实战经验填补校内教师此方面的短板。
5.3 优化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应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和创业心理等模块,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优化设计课程内容,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思维训练,设计一定数量的,具有理论支撑的情景模拟式训练。培养目标应该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一致,强调计算机专业强大的实践操作性,围绕这一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5.4 完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立足于现实一切都会成为空谈,通过实践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提升,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要积极搭建校内创业实践基地,计算机专业创业受场地限制不大,完善和改造原有的微机实验室,由教研室牵头组建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和完善创业实践基础设施,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达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吸引有实力的信息技术类企业走进校园进行合作,多元化打造中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
6 结语
总之,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变中职学生就业困局的有效手段。通过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开设,学生真正懂得创业,乐于创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必然会产生正面的连锁反应,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