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
2018-02-09◆
◆
(甘肃省永靖中学)
一、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单元构建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一直是与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协调相关的问题,课程结构如果布置合理,对于课程功能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果的取得。从细处着眼,在数学模块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块的整体设计、价值定位、元素组成都关乎到之后的单元构建各个环节。整体作用的大小与发挥在于各个部分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模块的完美组合和单元的有规律划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整体模块设计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单元划分。将模块划分为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这一“单元构建”的模式是过去数年来各地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佳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等方面体现出了非凡的价值,在与模块式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改进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一方面,在模块教学基础上的“单元构建”实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大灵活性,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模块整体的实现。另一方面,利用单元构建的方法进行模块教学的实施也解决了模块教学本身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协调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模块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相互分离、学时难以调配、逻辑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但如果将数学模块知识都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将各个单元按序排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这些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模块教学下的单元构建,要根据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确定阶段目标。单元构建的方法将模块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了数个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控性,也利于根据课堂形势进行微观调节和引导。但是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应该与本单元知识结构和数学模块大环境相契合,既要切合教学实际,也要有机融合,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符合逻辑顺序。
二、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在数学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对教与学行为的设计,它是分析教与学的过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评价和修改,使之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2.教学设计坚持四个原则,即目标原则、程序原则、整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促使教师对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实现单元多维教学目标,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知识、智能、情感等充分地发展。
三、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数学模块下的单元划分完成后,对于模块单元教学的实施内容而言,最佳的方式是单元主题式教学。主题教学是教学模块的延展,是教学内容铺开的平台,教学内容的展开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最终目的。因此,设计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不受一种教学模式、一种知识框架的拘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合理搭配。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教学的方式是单元主题教学中效率较高的两种方法,能将单元主题的知识内容最大化地渗入课堂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反馈中取得良好的评价。具体来说,则是案例的提出,教师引导再到问题提出和解决,最后则是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训练的完整过程。这种用数学方法进行问题与条件的假设和解析的过程就是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它地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地位并充分保持了课程的流畅性。
而问题教学的方法,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数学单元教学的主线。在确定数学单元的主题后,首要的问题是及时对主题进行分析,细化为各个问题点,再分配相应课时分步进行,这样就能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对单元主题的全面学习和认识深化。此外,虽然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但是问题教学并不是教师的一元教学,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情况,区分不同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加强他们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最佳预期。
四、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特点及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在模块式思维下进行单元划分主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模块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价值和内容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运行特点和内在价值。
第一,以问题启发为中心,将知识点分散结合到各个具体问题中,进行知识连串。这种以具体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思考的系统化方式很好地营造了课堂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正是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的,通过数学建模使得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向数学理性思维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过程。
第二,以积极探究为导向,重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模块下单元主题式教学的方式不仅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富有层次,逻辑严整而易于消化,更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为唯一中心,单元主题的展开都以教师为起点,而是回归了学生本位,赋予学生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极大改善。
第三,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和新课程的要求,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设计。新课程一个较大的变化是重视问题情境的引入。许多课程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单元教学设计必须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第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摸透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案,确定哪些知识点需要点拨、精心指导,哪些可以省略不讲或让学生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很快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以综合分析为核心,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单元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解决相应问题,得到答案或结果,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其后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总结和数学知识的归纳。这种即时反思的后续程序很好地补充了传统问题教学在课程后阶段的不足,将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置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背景下,重新回归学生本位而非问题本位,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参考文献:
[1]王康.高中数学模块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0,(12) :78-79.
[2]詹波.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系统化探讨与分析[J].新课程,2010,(05).
[3]邹波.高中数学应用题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7) :66.
[4]李亚飞.高中数学用功型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0,(21) :76-77.
[5]李新春.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