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优势的思考
2018-02-09◆
◆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九年一贯制办学在我国的教育规划中还未实现全面普及,但最早的试行案例可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江阴市的华士实验学校。而后,伴随着2001年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的决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自此又涌现出众多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者”。同时,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实践初期多有不足和困难,但在后续的改进以及发展过程中,这一模式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九年一贯制模式的显著特性
1.一贯性。相对于传统的“六三”式办学模式,九年一贯制实现了学生入学、升学的一贯性。首先是学校办学的一贯性,年级编排上直接从一至九,学生小学毕业后无需进行另择,直升本校初中。二是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一贯性,一套教学理念,一种管理形式,同样的学校附带的同样的办校理念、发展背景、校规校训、培养目标等。二者在发展一贯性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2.集聚性。九年一贯制整合了小学和初中两个教学阶段,必然会呈现出一些方面的集聚性。首先是来自人员的集聚,学员将出现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集结,相应的教师团队也会增多,总人数必然大量集聚。二来是教育物资的集聚,教学器具、运动场地、教学场地都将为了满足大量的人员需要而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3.延展性。九年一贯制的中心办学理念在于突破传统的“两个阶段、两种教学”形式,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传统管理制度,将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形式更全面、更科学化的进行“九年规划”,教育的延展性就此体现出来。
二、九年一贯制模式的办学优势分析
1.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教育成本。首先,在人力资源方面,九年一贯制模式下集聚了众多教师团队,无形中便整合了师资,方便了学校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师资调配,实现了教师队伍管理和运作的系统化;同时,不同阶层的教师还可以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提高。其次,在物力资源方面,教学设施的集聚也较明显的体现出来。学员学习地点的集中就决定了众多得以公用的活动场地和教学场地,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学场地空间的占用和教学用具的消耗,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再次,财力资源方面,物资消耗的减少、空间运用的缩减化、教师队伍分配的合理化,都直接实现了教育经费方面的节省,降低了教育成本。
2.缓解教育矛盾,实现教育均衡化。我国特殊的人口状况导致了我国经常出现各类难以合理化解的“争位”矛盾,教育领悟也不例外。最常见的教育矛盾莫过于是家长为孩子进行择校时与教育机构出于大局考虑的安排相冲突,双方都有自己要坚持的原则而都不愿退让,一来二去便导致了矛盾的升级化。九年一贯制直接避免了这一矛盾出现的可能性,同时也省去了学生进入新学校的适应过程,减轻学生了学习阶段的过渡压力,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所存在的经济水平差距大,导致了部分市、区、县、镇等的不同学校的教育水平严重不均衡,而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要求的“一惯性”和“集聚性”,实现了对这些“不均衡”的总体整合,基本上可以实现平衡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科学化培养学生,提升学校形象。一个学校的教学任务从来都不只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核心素养等各方面的培养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九年一贯制教学给了学校更多的学生培养时间,学校能更加充分的去研究和探索对学生的合理化、科学化教学和管理。对于较小阶段的学生不必急于给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素养灌输,可以进行渐进式的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核心素养建立和引导。只要学校可以规划好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那么便是不仅为学生省去了众多成长负担,也减轻了学校的教学压力,很好地提升了学校形象。
三、结语
九年一贯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一次重要的教学突破。尽管实行初期管理、教育等方面会出现一些困难点,但是从我国教育的大形势来说,其教学优势却是难以掩盖的。因而,各方九年制办学点要更全面的发掘自己的运作优势,发挥长处,修补缺陷,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勤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01):12-13.
[2]高瑜,杨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