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8-02-09◆王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个性化习作作文

◆王 贤

(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中心小学)

一、探究学生作文中缺少个性化内容的原因

1. 作文指导模式化。学生习作前,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编拟提纲等几方面的详尽解说,这已经成为僵化的课堂作文指导模式。学生还没有开始写作便被诸如“首尾照应”“情节曲折”“立意深刻”等条条框框限制,结果导致许多学生视习作为“苦差”“畏途”,纵然写出来,也是“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更谈不上创新。

2. 习作没有自主权。教师、编者是考官,教师是判官。前者握有命题权,“写什么?由你去猜。”后者掌握评价权,“怎么写?写得怎样?”只有教师一个人评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只好“依样画葫芦”写“遵命作文”,等待并接受评判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呢?

二、倡导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策略及实验过程

1. 把积累作为学生作文学习的肥沃土壤。目前,我们所处的是科技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如果仅从课本上和课堂上获得一些知识,这是不能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尤其是写作,必须有新的观点、新的信息、新的思维、新的技巧,才能体现其社会意义,不能用死的语言、死的思维、死的素材来写死的文章。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多看报纸杂志,多从各种现代媒体获得信息,坚持摘录、写日记、写“生活感悟”,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1)摘录。摘录可以是抄摘,可以是剪贴,还可以用电脑储存。凡是学生喜欢且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鼓励他们用最省时省力的方法把它“摘”下来。

(2)生活感悟。“生活感悟”可以是写一段话,也可以是写一句见解独特的话,总之是有感而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日积月累,使其逐渐形成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的看法,为写作积累新的思想观点。

2. 多种训练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1)游戏作文。玩是儿童的天性,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首先要让他们玩得有趣。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玩玩打电报,掰腕子等游戏;做做烧不破的手帕、纸桥载重等实验。游戏、实验完毕,及时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面对同一题材,由于个体的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文章一定会内容丰富,各有特点。

(2)想象生活作文。每个孩子头脑都盛着诸多奇思和妙想,需要的是我们老师给予他们释放的机会。我们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可以是克隆经历,可以是未来生活,可以是新的发明,可以是编的童话,可以是穿越时空的历史人物后传,可以是“假如……”等等。

3. 鼓励表达独到见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写出来。通过写作梳理自己的想法,促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加以引导,使学生乐于站在独特的角度去思考,敢于打破常规,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问题。

三、作文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

对学生来说,习作是自己生活的写照,如果因为学生在认识水平上有差距,说了真话,就把他们的习作否定得一无是处。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为自己的作文“立意正确”而“编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有文采,便学会了做裁缝,东拼西凑编美文,从而失去了个性。在作文评价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自主评价。学生初稿完成后不可能尽善尽美,作文教学应遵循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不应以教师的修改代替学生的写作实践,文章中的错误只有自己认识了才会弥补。

(2)小组评价。从心理学上讲,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想要充分展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要求,而这个要求必须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才能实现。学生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才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批评者、创造者。同学对他人作文的仔细审视,精心推敲,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3. 评价激励。对学生习作中个性化的内容、语言,教师要把热情的夸奖之语、欣赏之情送给学生,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而自豪。对作文一直写得不够出色的同学,不妨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将学生前后完成的习作进行对比,指出这种精彩的根本原因所在,也让学生了解到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感受写真实,写生动,究竟怎样的语言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

倡导个性作文,就是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就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17]PLG190)《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性化习作作文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