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健康人格培养探究

2018-02-09邓海龙

职业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格政治思想

董 进,邓海龙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思政部,成都 610100)

0 引言

人格培养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形成一个日趋完善且健全的人格,有效地将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促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健全且完整的心理结构,人格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思想教育当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很大一部分学生距离人格完善和健全具有很大一段距离。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查找其原因,进而找到合理的解决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1 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400名学生人格教育情况,总结出当前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人格教育的目标模糊

在问卷调查中,“你认为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选择情况:只有24.7%学生选择“培养健康人格特征”,39.6%的学生选择了“预防消极人格特征形成”,还有35.7%的学生选择“说不清”。选择“预防消极人格特征形成”和“说不清”人数高达75.3%,通过数据可发现,明白人格教育的含义并不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人格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人。

1.2 人格教育的内容过于贫乏

在“当前学校在人格培养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一问题中,选择“教你遵纪”的学生有33.5%,“教你做人”的学生有25.2%,选择“教你爱学习”的学生21.5%,选择“教人美德”的学生占15.6%,还有4.2%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校并“没有实施”人格教育,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发现,目前,高校实施人格教育的内容是非常贫乏的,老师和学校将重心放置在对学生的约束和管理上面,并不重视对其人格的潜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

1.3 人格培养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调查问卷“当前学校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形式”的这一问题中,选择“理论教育”的学生有39.3%,选择口头教育的学生有40.2%,选择“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学生发分别占8.8%和7.4%,除此之外,还有4.3%的学生认为学校并没有开展人格教育,通过数据显示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校人格教育,主要还是以口头说教和理论灌输为主,根据实践活动来实施人格教育的并不多。

2 提升高校人格培养的途径

2.1 明确人格培养的地位

实施人格培养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和高校管理者必须要明确人格培养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必须性,从教育理念、制度以及目标上突出人格教育目的在高校当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从全面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以及方向来看,需要出台一系列的通知、文件等,还要成立专门的人格培养研究机构,培训人格培养的师资,建立健全人格评鉴实验室等。

2.2 明确人格培养的目标

首先明确人格培养的目标,很多学生和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人格培养等同于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加之教育部把人的教育笼统归纳到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强化了高尚品德教育和形态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格培养的基础地位。对此,必须要加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促使其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及时发现其人格障碍和各种心理问题等。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人格培养的重点还要放在、诚实、自信、乐观、尽责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上。我们只有将目标定位在积极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之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成为经受住风雨考验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2.3 合理学校各种教育力量

第一,学校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人格培养计划,同时还要编写人格培养教材,重点加强对人格培养教师的培训,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交际等诸多内容的教育,突显出人格培养的基础地位,以便更好地实现人格培养的常规化、专门化以及系列化。第二,必须要在各个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格培养,进而有效地将人格培养同不同学科有机融合一起,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学生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获取专业知识,促使自身各项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还能有效地锻炼自身坚持性、创新性、独立性以及意志力等人格品质。第三,还要充分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尤其是人文学科,学生通过对人文学科的学习,自然就会受到文化传统和做人之道的正面教育及熏陶。第四,学校所有的教职工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3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融入健康人格培养的价值

3.1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一个人的人格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校是美好的,但是学生不可能一辈子呆在高校中,最终他们很多人都要离开,所以他们的人格和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只要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在社会中做事的时候他们就会有一个宽容的态度,就会冷静地思考,对于他们的将来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和一个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现在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很大,所以很多工作者由于人格不健全都会患上心理方面的疾病,因此大学生如果要使得自己可以很好地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生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着更为良好的前途。这也就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根本动力。

3.2 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调局面

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政治课程的教学时,没有对政治理论进行深入挖掘,只是将一些简单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这些知识只是可以使得学生勉强来应付考试,但是对于他们的内在需求没有太大的帮助,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同样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感。教育者对情感教学的重视往往不够,由于在大学中思想政治课并不是专业课,许多学生也不重视,甚至有厌烦心理,如果教育者能认真地对学生的思想变化采取应对措施,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促进,那么学生的人格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3.3 尊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

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的主见,他们的思想和一些思考方式总是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得很多学生的思想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来应对考试,但这不是这门课程设置在高校中的最主要的目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的人格才能逐步得到监理,所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立起新的模式。

3.4 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方法

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上来看都要比学生和一般教师丰富一些,但是他们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合理地传授到学生是一件需要认真注意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情感教学法。由于传统的高校政治课程设置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导致学生认为政治课只是冷冰冰的文字教学,政治学习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积极的手段,来使得学习者的感觉、态度等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状态,这样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将十分顺利。学生都是有感情的实体,教师对他们的情感他们都能体会到,所以教师如果一味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把一些理论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学生是不可能将这些知识进行很好地消化吸收的,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健全。

形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高校的书本和学习资料都很多,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当给学生讲述人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伟人的事迹作为授课内容,在课堂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讲出。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书本让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些辩论赛和演讲比赛,这样学生可以向他人学习,建立自己的人格。

3.5 提升高校学生自我认识的有效性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也要对自我进行了解,他们要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才能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培养自主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通过自身学习和活动锻炼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积极交往,融入集体。一个人脱离集体很可能会导致自己的人格不健全,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一个人如果有健康的人格,就会积极主动和他人进行交往,不但他人会感到快乐,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学习。

4 结语

综上,人格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高校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积极健康的人格支撑自身的社会活动。

猜你喜欢

人格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