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2-09成汉华叶继强

职业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教学质量我院

成汉华,叶继强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00)

0 引言

近几年来,围绕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各类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等。不难看出,相比较高职院校成立初期的粗放式发展,内涵建设、质量建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国因质强,企业因质而兴,学校也一样,围绕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应该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为此,笔者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 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现状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创新活校、服务兴校”战略,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批首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称号,多年来为水利等相关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总结这些年质量建设取得的经验,主要如下:

1.1 通过日常教学监控保证质量运行

目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下设教学督导室,由授课经验丰富的校内专家组成,负责日常教学质量的督导检查与评价工作;组建了学生信息员队伍,定期反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涵盖院、系、室、生四级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坚持定期检查,坚持期初、期中、期末三期教学检查,及时纠偏纠错,每学期起发布“教学质量评价报告”反馈教师教学质量,并评选出“学生最满意教师”。

1.2 通过技能比赛成绩检验质量水平

近年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加教育部、教育厅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从这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到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频频,屡创佳绩,特别是在教育部组织的两大国赛上,每年都有我院师生亮相,并且代表湖北省赢得荣誉。通过比赛,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切磋与交流,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操作技能,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带动了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同时,比赛成绩也进一步检验了教学质量,彰显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在稳步提升,提高了学院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的排名。

1.3 通过质量工程建设提升质量层次

2015年,我院承担了湖北省十大职教品牌之一的湖北水利水电职教品牌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3年建设,有力提升了我院涉及9个层面的质量水平;在专业建设方面,我院承担了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任务;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我院也积极申报项目,承担了包括骨干专业、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在线开放课程等在内的39个项目和27个任务的建设工作;我院还被纳入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名单,承担了2个湖北职业技能名师工作室等一系列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也能有效带动我院质量层次的提升。

2 高职院校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以上成绩为学院质量建设打下了基础,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相比较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人才质量、企业评价、社会口碑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在新形势、新技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从高职院校质量现状入手,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质量内生动力不够

具体表现为当前高职院校的工作动力主要是以外部推动力量为主,即需要在上级部门的督促检查下,才能推进工作,不足以作为高职院校质量发展的支撑力。真正的质量建设应该是不需要外部的检查督促,而是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下任务,自觉去实施、去完成,实施中还要经常思考总结有哪些做得不够好,没有做到位,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以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这种由内而生的动力带来的效果就是高职院校主动积极去改进工作,推动学院发展越来越好。

2.2 质量体系不够健全

质量是一个大工程,不单单只有日常教学质量建设,还要有部门质量、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师质量、学生质量等建设,这些要素要形成一个质量体系。同时,这些质量体系还需要通过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过程推动其运行。所有这些,才构成一个职业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运行系统,才能实现质量效益的最大化。与此相比,高职院校目前主要是围绕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建设,质量体系还很单薄,目标还不具体,标准还不清晰,制度还不健全,运行也不够顺畅。

2.3 质量反馈不够科学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的一个热点,信息化最大的好处就是信息传递迅速、资源充分共享,数据反馈及时,这对于质量建设过程的信息收集和反馈非常重要。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建成了智慧校园平台,应用了一些如教务管理、OA办公、学工服务、人事服务等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各个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深度还不够,还没有把各个可以进行信息采集的功能彻底发挥出来;各个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孤立,共享渠道没有充分的打通;在此基础上还缺乏一个有效的质量诊改数据收集与反馈平台,不能及时反馈质量方面的问题。

2.4 质量成果不突出

成果是检验质量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当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大力进行质量建设,成果都很多。但是,仅仅靠成果数量还不能体现质量优势,更多的还需要成果有亮点、有特色,这样才能形成特点鲜明的质量成果。比如,学院想要入选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就要做到赛项所涉及的专业都有相当突出的亮点和成果。优质职业院校创建也一样,现在全省近60所高职院校都想争创,但是真正批下来的名额却是有限的,真正比拼的还是成果特色。从目前高职院校质量建设成果来看,存在着项目建设进度参差不齐、项目建设内容雷同、项目建设亮点不突出等问题。要想成为优质高职院校,不单是要完成项目建设,还要做出成绩与亮点,做出知名度和影响力。

3 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前全国推行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优质校创建工作等,系统的、科学的、从上至下的质量建设必须实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质量建设要“搭好班子”,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安排工作

质量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持续推进的过程,因此需要专人专班推进。现在很多学校在原来的督导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了质量管理处或质量监控处,协调统筹推进全院质量建设工作。

3.2 质量建设要“搭好架子”,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布局建构

当前,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推动下,要求高职院校建立“55128”即“五纵五横、一平台、运行流程、联动机制,8字螺旋循环”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各个高职院校要在这个框架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规划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3.3 质量建设要“摸索路子”,保证质量建设的落地执行

高职院校的质量统筹部门——质量管理处要定期召集诊改负责人召开诊改碰头会,汇报诊改完成情况,交流诊改中的体会;要定期出诊改通报,总结质量建设阶段性成果,通报各部门各系部诊改任务推进情况;还要制定可行的诊改考核方案,将各部门、各系部诊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重要指标,设立“质量建设奖”奖励质量建设的突出部门或个人。

3.4 质量建设要“用好工具”,用信息化手段实时进行质量反馈

要充分用好高职院校现有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丰富平台上的数据,并整合各个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个数据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质量诊改数据平台,动态监测人才培养全过程,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为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提供高效的手段和可靠的依据。

4 质量建设要“走好步子”,要建立常态化持续化质量改进机制

质量诊改、创优质校不是最终目的,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建设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人民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质量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质量建设无止境。为此,高职院校要借助全国第一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契机,打造校园质量文化,形成质量改进与提升的常态化、持续化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5 结语

质量建设是当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高职发展的核心任务,质量建设要转变思路,以行政监管转变为自我约束,才能保证质量,提升长效机制;要形成体系,建成涉及五纵五横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保证质量建设的科学运转;质量建设要不断寻求突破,才能推动高职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教学质量我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B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证体系平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