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2018-02-09王华欣

职业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装饰实训

王华欣,王 松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

0 引言

高职院校要想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首先就应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将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建筑装饰工程行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对该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增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技能,而且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为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高职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

1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1.1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与相关的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在进行核心课程设置的时候,双方共同进行商讨和研究。高校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特点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课程的整合与调整,使学生具备更加专业化的技能。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通常是由企业家到学校进行指导,企业家与教师共同就专业建设进行探讨,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等方面的设置。学生则根据订单的具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取得毕业证以后到相应的企业工作。通过该种模式的运用,能够将企业与高职院校充分结合起来,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设置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也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工作打好了基础。

1.1.2 “2+1”人才培养模式

该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是处于理论知识学习的阶段,学校根据课程建设的需求进行理论课程的安排,使学生在两年内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第三年则是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学生在企业完成相应的顶岗实习。第三年的顶岗实习相当于校外实践,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前两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以此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1.1.3 “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该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出发进行课程设置,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历或者学位证书。同时,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依据具体的职业考核内容进行课程的设置,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学习之后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以及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学生毕业以后不仅仅具备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

1.2 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2.1 澳大利亚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行业协会的职业能力标准与国家统一的资格证书制度为依据开展的人才培养,对于教学以及课程设置来说,通常都是由学校的教师与企业家相互沟通而制定的,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企业实际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化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具体来说,TAFE人才培养模式的技能课程通常都在工厂现场开展,部分考核需要在企业中的相关岗位进行。

1.2.2 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该种人才培养模式也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双元制”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在该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不仅仅是学生的身份,同时也是员工的身份,不仅仅在学校接受学习,同时也在企业工厂进行实习,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充分结合,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立即到岗进行工作。德国的该种教学模式是经过国家立法确定的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

1.2.3 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从二战时期美国对技术工人的培训而衍生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其引入到了职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中,很快就被传到了加拿大。在北美区域,CBE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用来培训技术工人的,注重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培养,是比较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基础,课程的设计是由企业代表与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的。

1.3 国外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对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究可知,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这三种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和理论知识培养,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的专业化技能较低。而通过对国外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为只有学生愿意学习,并且积极参与学习才能够掌握先进的技术理论。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效果的不断提升。

2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以就业为导向的力度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培训,很多高校沿用“2+1”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学校往往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最后一年则让学生自己到社会中寻找用人单位,导致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无法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顶岗实习的时候往往无法找到满意的岗位,职业技能较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力度不大,虽然部分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往往是建立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并没有做到责任共担、过程共管、人才共育、专业共建,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2 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不注重能力本位的思想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等毕业以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的,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较少,缺少一线工作的经历,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研发能力较弱,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经验,不利于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导致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较低,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工作的年限较长,在人才培养中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长期以来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无法推动自身人才培养意识的转变,无法将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2.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力,学生就业渠道狭窄

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可知,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规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很多学校只是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培养,而到了该实习的时候则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中意的实习企业,导致学校无法与企业进行有效联系,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无法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双方存在脱节现象。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这些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学校没有达到实训条件以及实践教学体系仿真化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对策

高职院校只有做好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优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够促进自身职能的更好发挥,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对策可以总结为如下几方面:

3.1 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并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面向建筑装饰工程市场,将就业作为导向。从本质上来看,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导向性,职业教育必须将就业作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将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并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合理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加强岗位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并给予企业一定的有利条件,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中,加强双方合作的深度。

3.2 创新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能力本位”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

高职院校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转变是推动人才培养更加高效的前提,也是基础,只有教师认识到人才培养的不足,并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完善和优化,积极运用最新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使人才培养更加高效、科学。因此,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知识,不断推动教师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创新。同时,还应积极为教师灌输“能力本位”的思想,使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效融入该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更加高效。同时,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好地发挥出来。

3.3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根据建筑装饰工程行业的特点,不断稳定校外实训基地,这对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让建筑装饰企业认识到高职院校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为企业合理地输送人才,使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分析企业的需求,尽量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更好地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不断调动企业的参与热情,促进双方形成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更好地拓宽就业渠道打好基础。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也应当积极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师傅到高校与教师一起进行课程设置,使高职院校的课程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 结语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化构建和设置,才能够培养出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要创新并完善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一方面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使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还应当注重“能力本位”的培养,不断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装饰实训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鲤鱼旗装饰坠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装饰圣诞树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DIY节日装饰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装饰象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