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使: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的跨文化传播者*

2018-02-09孙宝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使书信埃及

■ 孙宝国

纵观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史,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跨文化传播至少可追溯到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的古代东地中海世界。①在古代东地中海世界,楔形文字、阿卡德语、泥板文书等国际通用的文字传播介质的发明与使用,虽然使以书信传递为主要方式的跨文化传播的开展成为可能,但真正将跨文化传播的可能变成现实的,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因为“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②。而在阿玛纳时代③的东地中海世界,以传递书信和口信为主要使命的信使,则是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跨文化传播者之一。

一、不同的等级

“信使是一个古老的职业”④,“自从有了国际交往,也就有了临时性的信使往返”⑤。每个人都是一种天然的综合性的信息传播载体,人的移动过程自然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国别众多,大到幅员辽阔的帝国,小到以城池为中心的邦国,各居一地,各占一隅。各国之间互派信使,保持及时而顺畅的沟通,实属必要和必然。

在阿玛纳书信中,送信的人通常写作mar sipri。这是个合成词,其中mar是指“社会群体的成员、雇佣者、宗教团体成员”⑥,sipri本意为报告、信息,两者组合起来,直译为“送信之人”或“信使”。在古亚述语中,通常只写作sipri,一般不与mar组合,如si-ip-ru sa alim u karum Kanis,意为“城市和卡尼什港的信使”。⑦在古阿卡德语中,“信使”除了写作sipri外,还可写作maru si-ip-ri-a等。⑧

在古亚述时期,提及最多是的si-ip-ru sa alim(“城市的信使”)和si-ip-ru sa karim PN(“某某港口的信使”),说明信使主要活跃于经贸领域。此时也开始出现si-ip-ru ekallim(“宫廷的信使”),表明信使的作用由经济贸易领域向政治和外交领域拓展。在古巴比伦时期,sipri一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文献中,如马瑞泥板文书曾提及maru si-ip-ri Qa-ta-na-yu(“卡塔纳的信使们”)。⑨这显示信使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在古巴比伦时期已有所增强。及至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各国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范围和频率不断扩展,作为跨文化传播者的信使已变得不可或缺。这也正是sipri(信使)一词频频出现在阿玛纳书信中的原因之一。

学术界通常认为,与阿卡德语sipri(信使)对应的埃及语为wpwty(瓦普瓦提),该词出现在阿玛纳书信中,由名词wpwt(瓦普瓦特)和后缀y构成,其名词义为“信息、任务、使者、使节、吩咐、要求”,如《埃及语词典》中的释义即为“送信人、信差、使者、使节,它既可指人的使节,也可指神的使者”⑩。其中国王的使者(wpwty nsw)地位最尊贵,一般由国王亲自派遣出使它国执行特殊使命。

但无论是阿卡德语,还是埃及语,“信使”一词都属于一个泛称。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信使这一称谓(巴比伦语mar sipri,埃及语wpwty)通常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其级别和作用往往随着其所携书信不同而有别而已。”

一般来说,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的信使,大致可分为低级的信差、中级的使节和高级的特使三个等级,往往是等级越高,所传递的信息越重要。信差是通常意义上的信使,他们对所传递的书信内容一无所知,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书信从一地送达另一地。使节除了与信差一样传递书信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使命。如阿玛纳时代埃及的使节除了向属国王公送达埃及国王的书信外,还承担着向属国征收贡赋和处理彼此间的商贸事务等使命。而特使通常由王国政要或王室成员出任,通常对所传递书信内容及需要磋商的相关事务了如指掌。他们获授权对书信内容做出解释,甚至直接参与有关协议的谈判。而如果从遣派者身份的角度来划分,可将信使分为至少四类,即国王的信使、太后的信使、王子的信使、地方大员的信使。如果从出使国地位的角度来划分,可将信使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使大国的信使,如出使埃及、米坦尼、赫梯、亚述、巴比伦的信使;一类是出使各城邦的信使,如出使阿尔扎瓦、阿拉西亚的信使。

二、多重的职责

有学者认为,经过三千余年的发展,阿玛纳时代的东地中海世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自觉的具有较完备制度建构的对外交往体系。而信使就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也是多重的。

在古代东地中海世界,各国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媒介就是信使所传递的书信和口信。在青铜时代晚期,较之书面传播,口头传播仍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传播方式。在阿玛纳时代,尽管阿卡德语已经成了当时的国际通用书面语言,但一些国王在阅读时,仍然需要翻译人员,而信使自然就承担了这一任务。更重要的是,因为当时十分有限的交通条件,东地中海世界各地区间的信息传播速度缓慢。为了减缓信使往来的劳顿,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各国各地区都力争在每次信使往来中传递更多的信息和解决更多的问题。于是,信使又被赋予了书信内容的解释权。他要当面回答对方提问,说明和阐释书信实质内容,以便能够完整准确地转达书信字面信息和背后的意图。

譬如,为争夺阿姆如城邦的宗主国地位,埃及与赫梯信使几乎同时抵达阿姆如,他们分别使出浑身解数与阿姆如当局展开谈判。再譬如,赫梯信使带着两封书信来到亚述王宫,一封为宣战书,一封为媾和书,而究竟呈送亚述国王哪一封,则由赫梯信使在谈判中见机行事。对于王室联姻这类特别重大的磋商和谈判事务,信使也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而如果信使的角色与其实际身份不符,就有可能造成国家间严重的信任危机和外交纷争。譬如,当巴比伦国王依据信使的呈报而指责埃及国王未给予其公主应有的礼遇时,埃及国王反唇相讥,认为一个信使是无权会见巴比伦公主的,因而其呈报不足征信。同样,一个称职的信使,不仅受到派出国的信任,也常会赢得出使国的礼遇和赞扬。如一封阿玛纳书信写道:“马奈,仁兄的特使,还有哈纳,仁兄的翻译,令我感觉到像神一般的荣耀。我赠予他们诸多礼物,热情友好地款待他们,因其行为举止甚为妥当。我还从未遇到如此容仪俱佳的人。愿神和仁兄保佑他们!”

在文献记载中,确有信使未能真正领会国王意图的案例,如一封阿玛纳书信记载:“我的答复都写在信使转交给您的泥板书信中,而不是信使当面所传之口信。如果信使的口信与书信内容相符,就请相信信使所言;如果使信的口信与书信不符,那么就请苏那舒拉您不要再相信信使所言,不必将其错误的转达放在心上。”

三、危险的旅程

对于一名信使来说,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长途旅行的危险。从阿玛纳时代地中海地区各国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埃及位于北非,赫梯位于小亚,米坦尼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巴比伦位于两河之间,亚述位于哈布河流域,中间是茫茫沙漠,交通不便,气候炎热。其中横亘于五大国之间的叙巴地区地理和人文环境尤其严峻。埃及文学作品《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谕》形容这一地区“甘泉难觅,树木鲜见,山峦阻隔,道路崎岖”;巴比伦国王布尔那布瑞阿什在致埃及法老埃赫那吞的书信中也描述这一地区“路远难行,江阻河隔,天气(酷热)”。

而比差强人意的自然环境更令信使们恐惧的是,沿途常会遭到半游牧部落的袭击和抢劫。对于那些需要独立穿越空旷偏远地区的信使来说,在旅程中经常受到土匪、强盗或游牧部落的抢劫。譬如,埃及信使也在出发之前,“会把其财产移交给他的孩子们,因为旅途中他将面临野兽的袭击和亚洲人的掠夺。”对于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各国的信使们来说,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叙利亚草原都是险阻重重,他们因此也不得不从沿途的苏提和阿赫拉木等游牧部落中雇佣向导,以求得保护。

未携带贵重礼物的信使在旅途中相对安全一些。在出发前,派出国会为其开具一个类似“通关文牒”或“国书”一类的凭证。米坦尼的一份文献反映了这类凭证的大致内容:“到迦南诸王公,我兄弟的仆人们:我特遣我的特使阿吉亚尽快赶到埃及法老、我的兄弟处。请不要拦截和扣留他。请保障他得以安全进入埃及境内,并顺利抵达埃及军事要塞将军处。让他立即启程!其身上未带任何贵重之物。”对于强盗和土匪来说,信使的所谓“通关文牒”或“国书”形同废“纸”。这些凭证对沿途国家的不端想法和行为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如果信使所携书信的内容高度敏感,特别是被怀疑事关沿途第三国国家利益时,那么被截留和扣押的可能性就变得极大。埃及第十七王朝国王卡摩斯就扣留过一名希克索斯王朝派往库什的信使。亚述国王也曾扣留过一位前往赫梯的巴比伦信使。在上述两宗事例中,信使所携书信都具有针对第三国的敌对意图,一旦这类书信被截获,往往会导致扣留信使等严重的外交事件。而无论是随队行进,还是孤身旅行,信使能否安全抵达目的地,与其所属国家的声威密切相关。埃及国王就曾自诩道:“朕之威严已传至亚洲之滨,没有谁会扣留朕之使节。”他还夸耀说:“朕之使节通过芬克胡之地亦不会受到拦阻”。

对于那些携带国礼等珍贵物品的信使来说,其在旅程中遭遇抢劫的风险明显增大。为保证信使的人身安全,以及信使率领的运送物品的驮队的安全,通常配备一支人数不等的卫队。然而,驮队的规模越大,遭遇劫掠的机率越大,卫队的人数不得不随之增加,而结果是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正是根据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阿玛纳书信的研究者大致可以推测出:哪些信使可能是独立旅行的,因为其行进速度相对较快;哪些信使可能是随驮队或卫队行进的,因为其行进速度相对较慢。卫队有时是由途经的属国提供的。例如,叙巴地区各城邦就担负起了东地中海世界五大强国之间官方驮队的护送任务,一个属国宣称道:“我护送所有国王的驮队远达布斯鲁那。”官员哈阿亚命令属国统治者穆特巴禾鲁护送驮队到哈尼旮勒巴特。

四、莫测的未来

当信使克服千难万险抵达目的地后,无论他们所传递的信息是什么,也无论两国关系好坏,按照惯例,信使们的饮食起居和人身安全都会得到周到的安排和保证。他们通常还要应邀参加出使国王公举办的正式宴会和相关仪式。出使国王公甚至还会邀请信使到其家中做客,并馈赠礼品:“阿库国王的信使受到的礼遇超过了我的信使,他们甚至送给他一匹马!”

而实际情况是,信使要想踏上返程之旅,绝非易事。因为同样按照惯例,没有主人的同意,作为客人的信使不得擅自决定离开。

从派出国的角度看,当然希望信使在完成任务后尽快回国,但信使被迫滞留出使国的情况在当时并不稀奇。亚述国王曾对滞留其信使的埃及国王质问道:“为何长期扣留我的信使们,甚至直到他们去世为止?如果这样对阁下您有好处,那么就让他们一直呆在您那儿好了!但问题是您何必终生扣留他们呢?他们不过是信使而已!”巴比伦国王也曾向埃及国王抱怨:“此前,我父亲向贵国派出了一名信使,您没有扣留他多长时间,很快让他回来了。……可现在,您扣留我向您派出的信使的时间已经长达6年。”另一封书信也反映了类似情况:“您已经扣留我的信使两年了。”对于埃及扣留他国信使这种伎俩,东地中海世界其他各国不以为然,一再提醒和告诫埃及国王“对于我派往贵国考察的信使,请勿扣留!”“我派信使吉里亚和图尼普伊卜瑞送信给您。请尽快让他回来!”“与此同时,我派信使吉里亚到我的兄弟您处,愿我的兄弟您不要扣留他!”“请我的兄弟您不要扣留他们,让他们马上回来!”

对埃及扣留信使反映最强烈的是米坦尼。面对内忧外患,米坦尼国王图什腊塔迫切希望得到埃及的支持,但埃及一再扣留信使的行径严重干扰了图什腊塔的谋划,他在对埃及表达强烈谴责的同时,还采取了相应的报复行动:“我将扣留我的兄弟您的信使马奈,直到我的兄弟您释放我的信使,并让他们回到我这里来。”这位国王在致埃及国王的信中陆续写道:“我将立即请我的兄弟您的特使们回到您那里,但前提是我的兄弟您让我的信使也回到我这里来”“如果我的兄弟您忘了放归我的信使,我也只能如法炮制了。我对我的兄弟您的这种行为表示谴责”“如果我的兄弟您不让我的信使回到我这里,且长期扣留他们,我谴责这种行为”。从相关史料分析,出使国扣留派出国信使,主要出于向派出国施加政治压力的考虑:“我的兄弟,我本想尽快送回您的信使,但由于我的信使仍滞留贵国,我不得不请您的信使暂缓回国了。只要您让我的信使回来并向我做出汇报,我马上让您的信使马奈回去。我会向此前将您的信使克里亚给您送回去一样,也把马奈送回去。如果您坚持扣留我的信使,我也只好请您的信使继续滞留一段时间。”在一宗宗看似无休止的纷争中,每个国王都在质问他国国王“兄弟”扣留自己信使的行为,同时又以扣留“兄弟”国的信使以牙还牙。

而事实上,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国家间的交往并未因这类事件而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被迫滞留下来的信使,通常都是特使级别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那些职级较低的信差和使节大都可以往返自如,因为扣留他们没有太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诚然,扣留对方信使本身即是一个外交信号,是复杂的国际纷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但这种行径为当时的“国际社会”所不齿,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欺诈行为,是对无辜的信使和派出国的无礼之举:“信使是什么?他们只是一群飞来飞去的鸟吗?”

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和推断,信使滞留他国的原因不一、时间不等,所受待遇和心态亦大相径庭。第一种原因是被出使国扣留,被迫滞留下来,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直到派出国新派出的信使前来替换,他才能脱身回国。如果两国因相关谈判中止而导致双方关系恶化,那么信使的滞留时间可能更长甚至遥遥无期。第二种原因是有些信使有可能在滞留期间,习惯了他国的生活,这样他就有可能主动地长期留下来,直至客死他乡。当埃及信使维纳蒙在信中谈到他滞留巴比罗斯已经很久了时,巴比罗斯国王回复道:“说真的,你的境况比哈姆瓦斯信使好多了,他们在我这里生活了17年,直至病故。”文献表明,滞留他国的信使与当时的政治流亡者、艺术家和医生等交往密切。一份文献显示,在赫梯有两个巴比伦医生,一个在赫梯自然死亡,另一个也没有回国的打算。这位医生不仅拥有宅第,而且还娶了赫梯王族之女为妻。实际上已经没有谁再限制其返回故国,但他却选择了在赫梯永久居留。显然,东地中海世界各国乐见这些“外国人”的“此间乐,不思蜀”:一是这些人在政治和经济上往往对派出国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有时可以作为两国谈判时的政治筹码;二是这些人大都有一技之长,居留国需要这样的专门人才。

注释:

①从人类文明史来回望,地中海周边的各个种族、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都因地中海而保持着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交往,地中海也因这种交往日益形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世界,也即学界通常所说的地中海世界。而本文所讨论的东地中海世界,包括西亚的叙巴地区、小亚和两河流域;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以及南欧的希腊和罗马。从地理上讲,两河流域不在地中海沿岸,但由于该区域内的米坦尼、巴比伦、亚述等国家频繁地参与东地中海世界的事务,从而在地缘政治上被划归东地中海世界。

②罗慧:《单波教授谈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6期。

③阿玛纳,又译阿玛尔纳或阿马尔那,为现代考古遗址名泰尔·埃勒-阿玛纳的简写,位于今埃及中部尼罗河东岸,是古代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的都城埃赫塔吞的所在地。1887年,阿玛纳当地一位农妇首先发现了一批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泥板书信。此后,在埃及、小亚、叙巴地区又陆续有所发现。截止1979年,已有350块泥板书信出土,按照最早发现地命名法,学界将其统称为阿玛纳书信。史学界通常把阿玛纳书信所反映的古代东地中海世界的历史称为阿玛纳时代(公元前1361年-前1321年或前1320年),即第十八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的第三十年至国王图坦卡蒙统治的第一年或第二年。

④[俄]瓦列里娅·瑟乔娃、李荣:《神秘的外交信使》,《当代世界》,2005年第1期。

⑤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277页。

⑥M.Civil,et.al.TheChicagoAssyrianDictionary,M,Chicago.1977.pp.314-315.

⑦⑧ J.A.Brinkman,et.al.TheChicagoAssyrianDictionary,S,Chicago.1989.p.74,pp.73-77.

⑨G.Dossin.ArchivesRoyalesdeMari(ARM),Vol.4,Lettres,TCL 25,Paris,1951.No.10:20.

⑩A.Ernan und H.Grapow,WorterbuchderAegyptischenSprache,Earners Band,Berlin.1957.p.304.

3.1.6 手术结束时的护理 有些患者在麻醉苏醒时躁动明显,此时应固定好患者,适当约束其肢体,不让患者拔出中心深静脉导管或扯脱连接管。患者送出手术室前,应检查中心静脉置管处有无血肿、有无渗血渗液,输液是否通畅,导管固定是否妥善,是否重新更换敷料等,并给护送的护士和医师交接。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信使书信埃及
春天的信使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信使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信使
埃及艳后(外二首)
共 筑
埃及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