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教学改革

2018-02-09张莎莎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环境教师

◆张莎莎

(山东省沂源县沂河源学校)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转变教师学习方式,转变教师陈旧思想意识是关键。面对新时代新型学习方式,教师“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庸俗化。”这是影响教师学习方式转变的个人因素,而这个个人是成年人,他不同于学生群体,早在美国成人教育理论家诺尔斯的经典理论中就曾表明,成人学习有以下特点:(1)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2)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其后继学习的资源;(3)具有学习需要,这些需要与改变自我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4)以问题为中心,希望能立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5)学习为内在动机所驱动,而非外在因素。而教师这一特殊的成人群体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就更成为关键之关键。

现时代的教师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应由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设疑三步骤开启思索,而其中“为什么”便是教师把握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总指导。研究者指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转变陈旧思想,转变教师学习方式,只有其对教师职业具有高度的理解与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浓厚的教育情意,进而才能将国家对教育事业和对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动机驱动,才能主动的转变学习方式。

其次,转变教师学习方式,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本质特征是保证。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与成人转变学习方式特征相一致的,学习群体转变学习方式,也需要体现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教师自身做到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表率,以身作则,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就游刃有余了。

第三,转变教师学习方式,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多方面发展是基本途径。一个新时代的教师绝不仅仅体现在课上的那四十分钟,因为新时代教师不单纯是一个表演者,他更是自己生活、工作的总导演,他要求彰显出的是一名教师的品质、灵魂。正像笔者一直以来给学生们指导思想:安全,然后才是品质,最后才是学习。当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追求着高尚的品质,便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学习好就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我们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呢,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走向校外、走向实践、走向信息化未来,这才是教师摆脱“唯学习而学习,唯实践而学习,唯急需而学习,摆脱急功近利的短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基本途径,也是绝不可绕过的必经之路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相结合,构建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新型学习方式其实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或几种方式的综合,从本质上讲,他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只要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都是可以为教学改革者们所利用的。

王义全教授也在其文《学习方式转变的理性反思》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特征之一,但这些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示我们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它们不是学习的程式,而是学习的基本特征;它们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也是学习的任务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替换,而是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面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困难,我们需要把学习方式转变作为不屑追求的理想,并通过教师学习方式转变和学校文化建设等为转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基于此,笔者在前面内容中首先对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深入的研究,继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展开了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因此,在传统学式的基础上,转变并构建新型学习方式,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已迫在眉睫。

一方面,从具体学习方式方法来讲,新时代,我们不断创新出了多种综合方式,如注入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感价值观;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唤醒、挖掘、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等等。上述这些新型学习方式都在体现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共同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无论单一的还是综合的学习方式,要想在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下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教学改革方向、体现学生主人翁地位等,最主要的还是要刺激学生群体主体意识的醒觉。那么,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刚才探究教师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怎样转变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自觉的将学习视为自我发展提升的充要条件,需要教师做出积极的引导。

另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空间来讲,转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上,更体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始终无法彻底实现自主性、独立性,依然需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讲授,学生还是需要跟上老师的思维,这种自主学习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我看来,注重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能力才是研究的重点,也是帮助学生转化学习方式、提升能力的真正关键点,课余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在已接受知识引导的经验基础上,在没有教师的监管和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在借助多媒体网络找出解决方法,最终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解决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学生两大主体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哪一群体,都无法绕过对主体转变意识、转变方式方法、转变条件、转变环境等的内外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也正是“教学相长”原则题中应有之义。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基础上,教师应着手实际教学的应用落实,为能够给学生在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环境教师
最美教师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说课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环境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