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动笔关键能力及其形成的教学策略

2018-02-09林汇波

中学语文 2018年16期
关键词:动笔板书中学生

林汇波

语文学科的基本活动为读写听说。动笔,其范畴比写要宽广,可以是写、记、画,只要因思考而在页面上留下痕迹,均是动笔。语文教学中的动笔,以文字书写为主,是与思考融合而在纸面上留下线条符号的活动。

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动笔、不会动笔,已是普遍现象,已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如何促使学生动笔,是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动笔现状

1.语文教学中的动笔教学

课堂上教师学唠叨学生要动笔:“大家要动动笔!”“你记下来了吗?”“大家把这些记下来!”“大家要记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大家要把这些内容抄下来,要考到的!”

千叮万嘱千呼万唤,可学生似乎不为所动。或是动笔了,但至多是抄抄写写,教师不要求不检查了,他们又停下来了,又不动笔了。

一教师苦于学生语文学习不动笔,教学效果很打折扣,于是组织一个动笔专项活动以促进学生动笔:

师:老师接下来把XX的XX讲清楚。大家先不动笔,我讲完后,大家再把要点写出来。我要看看大家写得怎样!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后,学生写,教师巡视。

师:你们都能写下内容要点,很好!

师:以后,大家都要这样做,平时听课时都能动动笔。

这个专项指导似乎很成功,但并没有改变学生的动笔习惯,后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还是不动笔。

就教师而言,是很苦恼的:我要求学生动笔,学生为什么不动笔?我教学生动笔了,可无效呀!

2.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亚动笔”

否定语文教学中学生动笔,断定学生不动笔或没有动笔,过于主动绝对与武断。但学生的动笔显然更多是应付,并没有真正促进语文学习,动笔没有真正走进语文学习。故仿亚健康概念而提出“亚动笔”一词,以概括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动笔现状较为恰当,即学生应付性动笔,动笔并没有真正进入语文学习范畴。

语文教学中学生“亚动笔”表现为:

听课中教师要求时才动笔抄写,教师无要求则从不动笔。

阅读时一般不动笔,教师要求做圈点批注,才会应付性地在页面上动动笔。

完成书面作业时不愿动笔,尽量不动笔。

口头表达作业时从不动笔,没有感受到动笔对口头表达的提升促进作用,也没有体验过。

考试时只写答案,考试中的文本材料阅读从不动笔。

学生语文学习中动笔少,或不懂得动笔,甚至是拒绝动笔。有时,会觉得动笔似乎是学生们“最恶心最恐怖”的事情,教师的动笔教学努力于他们而言似乎是外星球那么遥远。很多教师意识到并正努力纠正这个缺失,但因探索少,实践与认识都停留于浅层次,动笔教学收效不大。

二、主动动笔是语文学习关键能力

1.语文学习中学生“亚动笔”的原因

语文学习中学生“亚动笔”的原因有:

一是动笔教学意义不明确。动笔教学孤立片面,没有放到课程上去整体认识。如上面案例,教师所做动笔专项训练,只是一种当下记忆、信息筛选的训练,意义上并没有指向语言素养中的动笔能力与习惯。

二是动笔教学活动不完整。教学活动的设计及组织实施上有欠缺,如只笼统或简单化地要求学生动笔,学生不知怎么动笔,也没有实际动笔,教师不管不顾,最后是不了了之。

三是动笔教学不持续。即教师想到动笔时,发现动笔的需要时,就强调,就做专项训练;但大多时间不要求学生动笔,忙着讲课,忙着进度,忘了动笔是语文学习的必需。

四是没有形成动笔教学的方法体系。学生动笔的教学,有探索与实践,但成熟而典范的少。如圈点批注,都知道必须做,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具体怎么做才是成功的,则大都不清楚,没有建立起教的方法体系,没有积累起足够的支撑动笔教学的成功典型案例。

五是动笔评价促进体系没有建立。语文学习中的动笔,促进性与过程性意义突出。可现有的语文学习评价更多是指向阅读与思考的答案或结论,没有指向动笔等过程性的参与因素。

于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亚动笔”成为一种普遍状态。学生似乎都有动笔,但没有主动动笔的需求,不想动笔,不懂得动笔,没有感受到动笔于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没有形成动笔能力与习惯。学生动笔是被动与消极的,常是应付状态,动笔没有与语文学习挂上勾。

2.动笔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实践方式

2017年版的高中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语言实践,无非就是读写听说,写表现为动笔,是语言实践的基本方式,也是基本能力,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语言品质是在语言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积累与构建起来的。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维是语言的内核。动笔表达,让思维外显;动笔,让思维具体化。动笔形成文字,而至形成文本,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提升的表现;动笔书写表现语言品质,是语言素养、能力提升的表现。动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语言实践方式。

3.主动动笔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

新课标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中,倡导“丰富”“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动笔作为语言实践的主要方式,并不是学生能抄抄写写那么简单,应相应提升至主动动笔。把动笔提至主动作为,于破解“亚动笔”怪圈,走出学生语文学习不动笔而致低效的泥沼,有积极意义。主动动笔,才称得上语文品质,才称得上关键能力或核心素养。

什么是主动动笔?主动动笔是语文学习中学生主动用笔记录思考,促进思考与表达,提升语言品质的积极行为与习惯。

语文学习中的主动动笔意义有:

主动动笔提升思考质量。语文学习中学生不时在纸面上写写画画,期冀通过动笔而燃起思考的火花,表现出认识跨越的强烈愿望。动笔不是简单的抄写或记录要点,动笔表现思考成果,动笔能促进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主动动笔提升表达质量。表达之前通过动笔列提纲,或是写出关键词,思想外显并明朗;动笔促进表达资源整合,表达脉络清晰,提升表达质量。学生在写作或口头表达时,产生动笔需求与行为,通过动笔提升表达质量。

主动动笔提升对话互动水平。语文教学中所考察的交流性对话主要是课堂互动,如问答,如学生互评互答等。听课是师生对话,也是自我对话,与他人交流是交际性对话。思考有所得时,能自然而然地写下;互动中的主动动笔表现为在纸上列提纲或写关键词,也可以是打腹稿,以整理思路提升交流水平。

主动动笔不全是显性的,还可以有隐性的类主动动笔。在没有充裕动笔的条件下,就有类似于主动动笔的行为,手中无笔似有笔,同样完成着主动动笔的过程,实现着主动动笔的意义。类主动动笔是隐性的,是打腹稿,表现为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类主动动笔更接近真实生活情境的语言实践,学生主动动笔关键能力的形成,最高境界应是这种类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4.没有学生主动动笔的语文教学是值得质疑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墨就不是有效阅读,不是语文学习,“不主动动笔就不是有效语文教学”。以主动动笔来审视,值得质疑的语文教学有:

(1)教师讲授中学生不动笔记录;(2)学生表达时没有动笔打草稿做准备;(3)学生思考活动中没有动笔;(4)学生阅读中没有动笔做圈点批注。

有效的语文教学与学生主动动笔相伴随。有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动笔发自内心的需求,具备动笔能力,动笔成为习惯。若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动笔,不主动动笔,就是有问题的,其教学有效性就值得质疑。

三、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动笔

我们来看看郑桂华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断,看看她是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动笔的。

(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不出安塞腰鼓的特点,教师组织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板书:野气。)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

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气势雄壮,场面壮观。(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是一种原始人的……

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

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这个片断中,可看出郑桂华老师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动笔,动笔脉络为:“师生一起思考→教师板书,动笔示范→教师提示学生动笔→学生动笔→教师肯定学生的动笔”。这个教学片断可分析出下面几个主动动笔教学要素:

1.学生主动动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

“初读课文→观看录像→形成安塞腰鼓特点→文字表达”,教学中郑老师有动笔教学课程意识,说出安塞腰鼓特点是教学重点,毋宁说最终动笔写出才是教学重点。“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郑老师先肯定学生表达的精彩,暗示值得动笔写下;然后是反问句,强调学生要完成动笔记录;再阐释动笔写下的意义。显然,郑老师是有学生主动动笔的教学意图,在片断中才会不断提醒“做笔记”“记下来”“记在笔记本上”,把学生主动动笔当成基本教学任务。

2.教师动笔示范引领学生主动动笔

郑老师在片断中的动笔示范很清楚。她不只是要求学生动笔,不只是不断提醒,一个短短片断中她三次板书,是以自己的主动动笔做示范,引领学生学会主动动笔。

3.在实践中构建主动动笔方法体系

案例中郑老师的板书内容非学生原话,而是对学生表达的概括提炼,一定程度完成从形象感受及思维到抽象概括的文字形成的过程,把学生零碎的思考与表达串成规范意义上的语言,语言品质意义突出。这个过程形象具体地演绎出语言实践中主动动笔的方法。

从这个教学片断的实际看,学生能把教师的板书抄下来,是动笔。但显然还是处于低层次的动笔,是教师提示下完成的。教师暗示式的肯定,不是现实,不代表动笔习惯已经形成。借班上课,在一堂里完成主动动笔教学不可能也不现实,但主动动笔的种子已经萌芽。

四、形成学生主动动笔关键能力的基本策略

1.创造主动动笔的条件

即使意识到动笔的意义,意识到语文教学的课程应提升学生主动动笔能力,落实过程中会存在困难。如,学生书写慢,动笔影响听课,动笔时思维受阻碍,跟不上进度,会产生挫折感,终而放弃动笔。主动动笔,即是学生能动笔,会动笔。主动动笔需要必要的条件,需要完成基础性工作,具体可有:

(1)快速书写能力。书写速度快,书写质量高,达到熟练或自动化程度,动笔时能笔随心动。

(2)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动笔是与其它活动同一时间里同时完成的活动。动笔写,写多少,用多少时间,与其它活动内容的关系怎样,怎样协作进行,需要怎样分配注意力,是一个需要方法、技巧而至练习熟练的过程。

(3)掌握动笔的方法。动笔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方法体系,且与具体学习内容联系紧密。如此,就应掌握动笔方法,实践中能判断学习内容类型与动笔、课型与动笔、学习步骤与动笔等几种基本关系,使用恰当的主动动笔方法。

(4)教师教的协调能力。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动笔的机会,不在乎学生能否主动动笔,学生要有主动动笔的收获与成功,要获得继续主动动笔的动力,则较为困难。要“给时”,给学生动笔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儿。因而教师在课堂推进时要心中有数:学生对语言悟到什么程度,需要写什么,能写下什么,又能写出多少,有合理的估计,从而给学生安排恰当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有动笔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需要师生间的不断磨合,学生才可能配合着动笔,而至自主动笔,最终能主动动笔。

2.在教学中形成学生主动动笔的能力与习惯

显然,本文开头的案例非主动动笔教学。主动动笔教学并非专项训练,而是与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融合在一起的。学生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需融进具体教学之中,在活动中组织学生主动动笔,促进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对郑桂华老师的教学案例,笔者拟出两个改进性方案,以促进学生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方案一 就郑桂华老师的教学增添主动动笔细节。

(1)看录像,对照课文,动笔写特点。

师:任务是什么?大家应边看录像边做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有的学生能动笔。教师巡视学生动笔情况。)

(2)班级交流动笔情况。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板书:野气。)

师:你刚才动笔这样写?好!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

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气势雄壮,场面壮观。(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做做笔记。是一种原始人的……

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师:谁上来把你所概括的写到黑板上?

生上黑板写。

(3)提升至主动动笔的策略能力

师:对安塞腰鼓特点的概括,我写得好,还是你们写得好?

太好了!都记下来了?!我们同学概括得这么好!有这么好的智慧,都应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能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谁来说说?

生说。

三个推进步骤,从自主学习有动笔,到动笔结果有交流,再到教师指导形成动笔的策略能力,是一个完整的主动动笔能力形成过程。

方案二 重组,以主动动笔推动活动进程。

(1)看录像,概括并写出安塞腰鼓特点。

(2)小组讨论,得出安塞腰鼓特点。记录讨论结论。

(3)班级展示,互动评价,得出最佳答案。

(4)教师指导,提升主动动笔的策略能力。

四个步骤,以学生主动动笔活动为主线,推进阅读教学,推进学生语言实践及言语品质的提升,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主动动笔的关键能力。

寻找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顽疾,已成为语文教学课改深水区的重要课题。客观认识教学中学生“亚动笔”的存在,倡导主动动笔,在教学中落实主动动笔,是破解语文教学低效怪圈的重要而积极的探索。

猜你喜欢

动笔板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毛毛雨
打扮春天
春天的雨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