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撷取与应用探究

2018-02-09孙海龙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史料课程标准历史

◆孙海龙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

在近几年的高中历史考试中,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以史料为背景。在这两类题型中,材料情境和问题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和情境性等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挑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水平和答题的灵活性,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善于有效撷取和应用史料。

一、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撷取

1.史料撷取要注重学科素养。2017年,新一轮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目标均体现了史料教学的功能。在撷取史料时,要选择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意义的史料,以达到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例如,在讲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节时,老师可以根据事先查阅的相关资料,对书本上介绍的关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进行补充和更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先贤的伟大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积极追求知识的美德。

2.史料撷取要注重经典来源。教师在撷取历史史料时要尤其注意其来源,史料来源必须经典。我们可以从以下方式中精选史料来源:(1)史料来源于历史著作,如《中华文明史》《全球通史》《大国崛起》《世界文明史》等;(2)通过乡土历史进行史料的选择,历史老师可以有效结合当地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讲解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收集历史试题中的史料,在历史考试中,很多时候会将史料和考点相结合,教师平常注意收集这些史料可以从命题人角度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从而更好地使其为教学服务。

3.史料撷取要注意图文并茂和短小精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有意注意毕竟有一定限度,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史料的撷取不能太过单一,同时,我们也不能把课堂变成图画欣赏课和文字解读课。课堂上老师采取最多的史料形式是文字类史料,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言叙述类史料,学生阅读起来不但有难度,如果篇幅太长且单一,学生往往有一种审美疲劳和厌倦感。如此学生学习的效果恐怕会事与愿违。所以,图文并茂和短小精悍,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选。

二、课堂教学中史料的应用

无论史料的选择是通过何种途径、引用的形式如何,对于教师而言,史料的关键性是在于让史料灵活配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原计划的教学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1.应用史料避免孤立。“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穷无尽。”所以在教学中,要避免个人的喜好憎恶,立足史实本身,立足论从史出和史料实证,为服务于客观史实应用不同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的史料。比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部分时,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们究竟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应用不同历史叙述的史料进行论证。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置于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需求,因为历史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脱离了那个时代,史料中所有的事件就不可能成立。所以,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根据所讲授的知识点为学生营造出当时的历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氛围。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时,老师可以播放一段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并介绍林觉民的《与妻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辛亥革命的惨烈与辉煌,让学生的情感沉浸在史料所营造的情境中。之后,为了保持和发展学生当前的历史体验,老师可以再展示一些文字史料,如黄兴写给儿子的信,孙中山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秋瑾的被杀、徐锡麟在被剖心而死时,仍然自若地说自己此生无憾。通过这些史料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辛亥革命时的惨烈,以及烈士们为国捐躯的豪情,让学生自然产生家国情怀。

3.应用要具有思辨性。以前的史料教学几乎都是以史料论证教材中的观点。极少有呼应今天倡导的史料教学的精神。在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能力部分明确提出了发现问题这一要求,这与用史料验证教材结论不同,它是要求以史料为载体,让学生从史料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此,课堂中引入思维思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思辨,学生能够意识到要用穿越历史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史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要提升学生学习和思考历史的能力,在历史考试中能够更灵活地应对与史料有关的考题。

猜你喜欢

史料课程标准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史料二则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