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以“微”促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2018-02-09赵兴菊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教与学知识点学科

◆赵兴菊

(甘肃省积石山县友谊小学)

一、微课的认识以及当今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多次参加培训活动,本人对“微课”这一概念有了简单的理解。微课是指为支持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在小学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由于年龄偏小,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尤其像数学学科,知识点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思维严谨。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数学知识抽象性强,但同时又是难以理解的,再加上如果数学课堂上老师教学设计中的新鲜元素不够多的话,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老师还在采取“满堂灌”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好玩,不新鲜,从而导致上课非常被动。

2.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受当前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的影响,家长的高标准与严要求,过于重视孩子成绩,一旦孩子成绩考的不理想,就产生自我否定心理,那些平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就会有自暴自弃的心理,长期下去,这些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自信,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3.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学生只是停留在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层面,不善于联系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从而使数学课堂无法真正成为“活”的课堂。

4.思考问题,思维不够灵活。数学这门学科本来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学科,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动脑,运用发散思维,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些高难度训练题时,不会利用广阔的思维,考虑问题不全面,面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型时,显得束手无策。

二、利用微课资源改变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人在尝试利用微课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那应该如何让微课有效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笔者通过对教学的观察和实践,得出的关于微课运用的几点体会。

1.课前答疑,让微课成为预习新知的好帮手。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如果仅仅使用课本预习新知识,学生肯定会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知识有很多疑问,也不知如何把握自学重点,从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微课资源以其短小、精炼、趣味性强、直观形象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课中感知,让微课成为思维的引领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重难点问题外,还可以通过播放观看直观形象的微课资源来展示教学内容,突破难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和角”这一知识点时,如何让学生理解“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直线”呢?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播放微课视频,演示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引出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月球阻挡将会形成什么图形?”通过声音和动态效果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吗?接着,让学生观察还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出直线。

3.课后拓展,让微课成为智慧的启迪者。众所周知,提高教学质量无非靠两方面,一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二是延长教与学的时间。微课的出现,正好提供了新的教与学的途径。通过微课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碎片化学习,这样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又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也让数学教师的困材施教的观念真正得以实现。

总之,微课虽然短小,但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的出现,大大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它那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灵活性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教与学知识点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楷书的教与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