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发挥

2018-02-09张丽云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钟面卡纸学具

◆张丽云

(广东省深圳市观澜中心小学)

基于课程改革发展目标,使数学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现阶段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暂时没有形成抽象思维,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学具,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帮助。当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具的作用,已经成为教师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学具,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鼓励学生自主制定简易时钟,有效革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教学前为学生准备相应材料,如画笔、剪刀、纸等。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印象中时钟的样子。在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标出时钟中表示时间的数字,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一同制作钟面。在制作钟面后再制作时针分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以此加深学习印象。如此一来,简单的时钟就制作完成了。教师拿着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时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学生参与制作学具,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且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此时,若是教师能够巧妙利用学具,有效降低数学概念的学习难度,将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转为形象的实物,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如教师在讲解面积的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题:教材与练习册的封面哪个更大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课前准备的卡纸,将其覆盖在教材上,剪出一个与教材封面同等大小的卡纸。随后,将卡纸划分成若干个同等大小的碎片,逐一拼接在练习册的封面上。如此一来,练习册与教材封面谁更大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通过直观对比卡纸的大小,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枯燥抽象的概念教学因为学具的应用而变得趣味盎然,并使学生意识到面积可以测量计算的,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3.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孙思琼说:“人类的思维最初是由动作引导的,若是切断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无法继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的巧妙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思维发展而言具有较大影响。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因此发掘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学具进行知识探索,将会产生大量学习问题,充分展现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同时,对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也有帮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

1.巧用学具,构建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由此得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考虑到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师需要巧用学具,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实践、动手体验的学习情境,将数学学习转换成十分有趣的活动。

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钟面中的时、分、秒,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观察钟面。(1)钟面中有几个针?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什么?(2)钟面对应的数字有什么含义?数一数钟面中设置了多少个大格?(3)钟面共有多少个小格?相邻数字间共有多少个小格?在学生观察后进行组内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观察非常细致,并积极发言。如此一来,不仅加深学生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巧用学具,观察实践,强化能力

观察作为个体形成思维的前提,小学生的思维倾向形象化,在理解数学知识过程中需要借助观察事物,动手实践,从而获取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践,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这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类学具卡片。一组代表发言: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坦克、手枪……二组代表发言: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变形金刚、孙悟空、哪咤……三组代表发言: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桔子……在学生展示分类成果后,引导小组阐述分类的理由,并总结出分类的方法。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提出

问题:“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可以将玩具按有轮与没有轮来分,或者将水果按颜色、味道来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组成员的学习讨论中,学习思维得到互补,不仅理解了分类的含义,且强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巧用学具,表达训练,促进发展

在操作体验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实践过程使用语言准确阐述出来。在刚开始训练时,不要设置过高的门栏,只要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或是解题思路即可。在教学中,采取小组交流或是同桌间交流的方式,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合理调整方案,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需要让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回答,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如此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讲解图文应用题这一内容时,要勇于放手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随意摆弄学具,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疑惑,发挥想象阐述应用题的题意。如在书桌左边摆放4张小羊的卡片,右边摆放6张灰狼图片,初期学生很难准确完整的阐述问题,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如“最开始有几只小羊?”学生答:“4只。”师问;“后来,来了几个灰狼?”生答:“6只。”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呢?”生答:“小羊加上灰狼的数量一共有10只。”随后,鼓励学生将此段话连接起来,发挥想象力改变某些条件设计全新的问题,经过大量的训练,学生将可以条理清晰、准确无误的解读问题,有助于培养严谨的学习思维,为日后学习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钥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在课堂中巧用学具,变换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体验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钟面卡纸学具
正确的钟面时间
接着画
卡纸小老鼠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可爱的卡纸小鱼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