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2018-02-09谭忠山胡小兰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客人习惯家长

◆谭忠山 胡小兰

(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中心小学校)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小鸣平时语文课的表现:当我还没提完问题,她就迫不及待地发表意见,老师的要求她根本没听清;当我指名其他学生回答时,她总会失望的叹气,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同学回答稍有迟疑时,她就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让我来,我来……”

既不注意听老师讲课,也不注意听同学发言,只顾着表现自己,这样不仅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和同学的想法,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一次语文测验,小鸣只得了81分,我请来家长,肯定了孩子语言能力突出的优点,并及时指出孩子不会倾听的问题,通过交谈,我和家长一起寻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中心位置,让她占据主动

在家里,四个家长围着小鸣一个人转,父母特别尊重孩子意见,每次不管活多忙,都要放下,听孩子把话说完。每次孩子说完一件事,小鸣都要追问家人一句:我说的事你们听清楚了吗?千万别忘了!而每次父母嘱咐她的事都要趴在耳边重复几遍。有一次妈妈正在和客人交谈,小鸣总是插话,还没等客人说完,她就会打断客人的话,说这事她知道。家庭的中心位置,使小鸣只愿意表达展示,从不肯耐心倾听,形成了强势的性格。到了学校,当然她也不会去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二、注重表达能力,忽视听的培养

妈妈说,平时她很注重孩子语言能力培养,教她讲故事,背儿歌,读唐诗。家里来客人了,小鸣总会给客人表演一个节目,既大方又得体,每次都会得到客人的夸奖。妈妈说平时真的忽视了倾听习惯的培养。

三、过于追求展示,很少认真听讲

新课程倡导课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一点是对的。教室里小手林立,孩子踊跃发言,课堂上气氛活跃。但实际上,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达到教师的要求,他们只顾着自己的表达,根本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当教师问“请你把刚才同桌说的内容重复一遍”“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共讲了几点发现”时,就会出现上面说的情景。

我和家长一起研究,制定了这样一个训练流程:乐于倾听——尝试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将孩子放入互动交流的活动中,让孩子在与他人思维的撞击中学会倾听。

1.激发兴趣,乐于倾听。作为家长,首先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培养孩子听的兴趣。比如,讲解“聪”的字理,帮助小鸣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你看古人多有智慧啊。‘聪’字告诉我们:要用耳,用口,用心,用眼才叫聪明。也就是说,要想聪明,首先两只小耳朵必须会听!听别人对你说的话,听别人与别人的谈话。”

2.传授技巧,细化要求。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小鸣对此认识模糊。接下去,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

第一,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对方,用目光与对方交流,同意可以点点头或微笑,不同意要等对方说完,接着对方的话题说下去。

第二,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许想其他事。

第三,不管是在家里,还是课堂上,在听完别人的话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中间不能插嘴,接话茬。

每做到一点要求,家长要及时肯定。做不到的,要耐心纠正。

3.鼓励表扬,坚持训练。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听”的内容,并由浅入深地精心设计提问,让孩子反复听,每听一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她边听边想,听后提问、解答,从而提高听的水平。妈妈还经常给女儿讲一些情节简单、篇幅不长的故事,让她在听过一两遍后能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再让她完整地、基本正确地复述出整个故事内容。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培养,当有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发言的时候,小鸣都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听发言的学生讲了些什么,进行补充。小鸣慢慢感受到了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本领、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道德。我想,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学会顺畅地表达与交流,还要学会静静地思考和倾听。我们要大声对我们的孩子说:认真用耳听,你会更聪明!

猜你喜欢

客人习惯家长
小客人
上课好习惯
做一个好客人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被蛇咬的客人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不常见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