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探索

2018-02-09张纯平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底蕴生活化笔者

◆张纯平

(重庆市德普外国语学校)

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要紧紧围绕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方面的要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促进并保证小学生在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使数学教学更好地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核心理念。

一、围绕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要更新教学理念

数学学科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科,其从小学一年级一直伴随着学生,直到高三,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而在高等教育阶段,随着复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很多重点大学也会在非数学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等数学学科。由此可见,作为打基础的小学数学,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而言之,小学数学在承担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围绕着学生自主发展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既是数学学科的地位所决定,更是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高度契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即要让学生懂得数学运算的结果,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法则。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前提与基础。

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1~5的认识与加减法》为例,作为教学内容本身,其实很多幼儿园或者幼小衔接班都已经把这些知识性的内容讲清楚了。但为了进一步引导一年级小学生有良好的思考习惯,树立良好的求知态度,笔者在提出“1+1=( )”后,向着另一个方向进行引导,即为什么1+1=2。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回答这一个问题,其实哪怕是很多家长们也讲不出所以然了。但笔者以此为教学创新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数学运算法则,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加法同类别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创新,使学生们理解了“1头牛+1只猪”不会等2,初步建立了数学法则与运算规则的逻辑概念。当然有人认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太难了,但笔者认为这正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切口,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多问多思考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因此,从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来更新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扭转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的局面,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而这样一来,学生良好学生习惯与生活习惯也会得到增强,从而促进了小学生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的培养。

二、立足学生文化基础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要更新教学方式

文化基础作为所有学科教学的立足之所,其不仅表现在能够运用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要能掌握这一学科所体现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要重视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把“知其所以然”与严谨科学的钻研精神联系起来,才能进一步利用现有条件拓宽教学创新思路,并创造条件来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生活化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往往存在很多伪生活化案例,如高年级的路程计算、匀速行驶,在现实中特别是城市复杂的交通条件下,实现的可能性极低,用这样的案例而不去说明为什么而用,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从一年级开始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更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认识图形》为例,笔者也用了生活化教学的手段,但同时又兼顾了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笔者从学生感兴趣的乐高分类引入、探索各类形状的特征后,让学生们找教室和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不算难。可能很多教师对此表示赞赏以外,便小结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这没有什么问题。但笔者在此进行教学创新,问了学生两个问题:为什么课本是长方体形状的?为什么笔杆要设计成圆柱体?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可能他们不能完全回答出来,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生活图形的选择。如课本是长方体是因为便于翻阅、记载以及叠放;而笔杆是圆柱体则是出于我们更好握笔的原因。这种多出两个为什么的生活化教学,实际上是将图形的审美与人们的运用加入到了教学创新的生活化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图形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关键的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既可以通过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成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加工深化,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

三、渗透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要进行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不是刻意为之的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遵循于数学教学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要求,反映新时期数学教育发展最新成果的运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要进行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来促进小学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性发展。而这一过程,往往又渗透了社会参与的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因此,小学数学更新教学实践,不仅是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素养培养的发展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了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标志。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仅是整个教育界的热点,也是数学学科发展值得深思的问题。换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把教学实践、数学德育与核心素养培养联系起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的时代精神,又有助于落实数学立德树人的要求。

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位置》为例,对于教学内容来看,引导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方位与位置,符合他们的年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教学实践:笔者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站起来,并说明自己所处的方位。学生们都能回答出自己的位置,但笔者这时做了一个大胆举措,让站起来的学生快速离开教室来到走廊外面。结果可想而知,争先恐后一拥而出,教室乱成一锅粥。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从第一组到最后一组离开教室,混乱的程度是逐渐在降低的。而当笔者重新让学生们进入座位的时候,小学生们开始显得有些井然有序,特别是最后一组的同学,能按先后秩序进入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小结的时候,笔者在特别表扬最后一组学生的同时,也鼓励所有学生细心观察,并通过自己位置排序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公民。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也会通过实际的观察不断自我修正,甚至可以达到超出意料的效果。通过更新教学实践来进行德育与创新渗透,这被笔者视为是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最好的渗透方式。由此不难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通过教学实践的创新来渗透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素养,是培养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学创新既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又要积极挖掘学生潜能,通过核心素养诸方面的培养,使教学创新有切入点与落脚点,真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高学生素养。

猜你喜欢

底蕴生活化笔者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老师,别走……
倍er高级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议论文的论法与底蕴
理解粮食底蕴 传承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