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高考江苏卷指瑕
——小狗对“我们”是映衬关系吗?

2018-02-09王绪梅邓维策

中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例句客体小狗

王绪梅 邓维策

2017年高考江苏卷的现代文阅读(一)是一篇美国小说,题目是“一个圣诞节的回忆”。针对这篇小说设计的第15题是:“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参考答案是: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小狗对“我们”是否构成了映衬的关系呢?我们首先弄清映衬的概念,什么叫映衬?

王希杰:“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为背景加以对照。”他把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的例句: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反衬的例句:

花瓣儿在潭里,人在镜里;她在我的心里,只愁我不在她的心里?(康白情《疑问》)

黄伯荣、廖序东:“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正衬的例句:

人逢喜事精神爽。偏巧,这天又风和日暖,一路上山溪婉转,鸟语花香。莲子虽然没坐上花轿,心里依然是喜气洋洋。

反衬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例句:

姑娘选种麦地里,

沉甸甸麦穗打脸皮;

手理头发怨自己,

为啥长得这样低?(河南民歌《姑娘选种麦地里》)

黄庆萱:“在语文中,把两种不同的,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起来,两相比较,从而使语气增强,使意义明显的修辞方法,叫作‘映衬’。”他把映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衬,例句: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第二类是对衬,对两种不同的人、事、物,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形容描写的,叫作“对衬”。例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

第三类是双衬,对同一个人、事、物,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形容描写的,叫作“双衬”。例句:

我是个极空洞的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徐志摩《爱眉小札》)

综合上面三家说法,我们可以看到“映衬”的几个特征:

第一,映衬中包含至少两个对象,一个是主要对象,可以称之为主体,一个是为陪衬主体的次要对象,称之为客体,——这里的主体、客体不同于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主体与客体是分离的,是各自独立、漠不相干的,它们的映衬关系是我们赋予的。

第三,主体与客体的某一特性相似或相反。

第四,主体与客体的相似或相对的特征是自身的,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在,我们回到第15题上来,小狗对人物刻画是否起到了映衬作用?

奎尼如果是一条与“我们”不相干的狗,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小狗与“我们”放在一起,它遭遇了瘟疫、被蛇咬而独自活了下来,对“我们”起到了映衬的作用,映衬“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但是,在小说中,小狗与“我们”并非这样的关系。

小说总共六次写到小狗奎尼,从这六次描写看,小狗与人物是不同的两个对象,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客观上不是分离的、漠不相干的关系,小狗已然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以特别的情感为纽带联结在一起。

小狗得了瘟疫,被响尾蛇噬咬,是否得到了“我们”的救助,小说没有告诉我们,我们暂且把答案搁置一边。奎尼第二次出现,是在我们捡山核桃的时候。奎尼求“我们”给点核桃吃,“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但是,“我的朋友”却偷偷给她一点,由此我们看到,“我的朋友”多么地爱小狗!送完蛋糕,分享剩下的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我们平分剩下的”,“我的朋友”对奎尼关爱有加。我们凑钱给奎尼买的礼物是一大根有余肉的牛骨头,爱小狗超过了爱自己。“我”再也没有回去过,“我的朋友”以奎尼为伴;奎尼受重伤,“她”担心奎尼痛苦,奎尼死了,“她”庄严地安葬了奎尼。从后面这些描写来看到,奎尼在得了瘟疫、被蛇咬了后,应该得到了“我们”的救助。

映衬要求两个对象具有相似或相对的特征,奎尼没有表现出善良与平等,因此,对“我们”不构成映衬的关系。奎尼“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她不是因为喝了威士忌、咖啡而感觉到幸福,从下一句知道,奎尼打滚、乱抓是因为热,她感觉到特别热,这种热不是客观的东西带来的,而是“我们”在炉里烧柴造成的,换言之,即或打滚、乱抓反映的是幸福,这种幸福是“我们”给予她的。奎尼离世了,她的一切感觉都不存在了,她没有孤单寂寞,或者说,她没有朋友,没有快乐,如何能够映衬“我的朋友”孤单寂寞呢?

“我的朋友”年老、贫穷,她处处关爱着小狗奎尼;她年老、贫穷,她卖破烂、水果、鲜花,也要筹到做蛋糕的钱,却把做好的蛋糕送给陌生人。“我”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是她的远亲,与她生活在一起,“我”的父母直到“我”成家也没有出现,是她把“我”抚养成人的。“我的朋友”是一个具有宽厚的爱的老人!小说多次写到小狗奎尼,正是要表现“我的朋友”宽厚的爱的情怀,而不是借用小狗奎尼来映衬“我们”的生活。答案把小狗奎尼与“我们”的关系肢解为不同的意义,没有了统一的思想,小说的灵魂就随之飞散了。

表现方法的概念为理解文本提供了解读视角和解读方法,帮助我们理解文本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文本的意义,但是,这个概念必须符合文本的特点,否则,就是误用,误用必然带来误读。高考试题用语要慎之又慎!

猜你喜欢

例句客体小狗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要件与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
小狗
好词好句
小狗走丢了
对不授予专利权客体认定的困扰——论患病风险度评估方法的可专利性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