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身课堂”中医专业的《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建设
2018-02-09陈金锋邹锦慧尹春丽肖春苟张海玲叶茂盛李智高
◆陈金锋 邹锦慧 尹春丽 肖春苟 张海玲 叶茂盛 李智高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等内容,是与中医基础和临床有紧密联系的核心课程,其中医的各种经络定位、推拿按摩疗法、康复针灸、拔罐气功手法等均离不开人体解剖学知识。“随身课堂”是基于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开源课程管理系统由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依照GPL协议进二次开发和设计的一种网络移动教学平台,其整合微信公众平台多种功能,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通讯工具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教学方式。然而,《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内容多、学习困难,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取得满意效果,通过“随身课堂”开展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了Moodle平台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功能特点,改善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及评价方法,为课程开展提供了一种新颖、高效的互动学习形式。
一、课程建设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建设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为中心指导思想,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契机,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和信息化,更好的发挥课程建设效益。
(二)建设理念
本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共建共享、终生服务”。“随身课堂”是在我校主持下,联合韶关学院医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和共同享用,其结合医学教育具有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将不同阶段的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更新,形成了终生服务于医学生学习和使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体系。“随身课堂”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不断优化资源、更新内容,将在校、毕业后、继续教育等环节有效的衔接在一起,免费为中医专业相关工作者提供了终生学习的信息化资源。
二、课程建设内容
(一)课程框架构建
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以“理论+实践”搭建课程建设框架。理论部分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内分泌、感觉、神经九大系统模块教学为主线,以与中医各种手法定位、经络走行密切相关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为重点内容进行建设;实践部分围绕中医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等治疗手段及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建设,构建“理论+实践”课程框架。
(二)课程教学资料建设
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教学资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程考核要求等内容。课程介绍以说课和文字简介的形式从整体上介绍本课程,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开展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情况有基本的了解,熟悉开展本课程的常用平台和资源,结合教学大纲等其它各种教学资料,让学生对本课程有整体了解,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及课程基本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开展学习。
(三)课程资源建设
1.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微课、教学视频、课件、习题库、图片、案例等。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按系统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又以微课资源为主,按课程知识点、重难点设计制作微课,微课内容简短(5~10分钟)、精炼,可以使课程教学重难点突出、易于学习,学生参与程度高,相对于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视频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准确、严谨和规范的人体结构知识,其他资源可以对学生在线学习进行辅助和检测,内容丰富,对学生自主学习都很大帮助。
2.课程拓展资源建设。(1)拓展阅读资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源,以案例分析、病例讨论、教学情境等形式展现,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拓展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和中医临床知识,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相结合,提高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3)教学内容测试。以习题、测验等形式巩固和检测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程在线平台建设
1.在线互动平台建设。(1)教学内容反馈。通过热点、难点问题反馈,进一步掌握教学知识点,发现学生学习问题;(2)学生作业。通过发布、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作业完成情况统计、分析实现形成性考核;(3)章节讨论区。学生反馈课程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巩固教学内容;(4)优质资源共享。通过网络链接等形式分享课程相关的优质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2.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利用微信推送功能,及时发布信息提醒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和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展主动学习,课后利用布置作业、开展测试进行教学检测和巩固,结合课中教学互动和监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随身课堂”可以通过平时作业、测验情况统计进行平时考核,利用随身课堂平台题库和考试功能实现终末考核,最终建立课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的考核机制,能够更有效的检测和反应课程开展效果。
三、课程建设成果
(一)形成了“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的教学学习方式
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方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教师授课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获取课程重点知识,结合“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加深和拓展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形成了以“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的教学学习方式。
(二)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模式
通过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建设,经“随身课堂”可以按章节、单元或知识点预先发布预习和学习公告,对授课内容进行课前指导,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本课程的建设理念是“共建共享、终生服务”,对于课程使用者享有终生学习使用的机会和权利,只要将学生纳入课程管理,便能终生使用,因此,课程建设最终构建了“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模式。
(三)建立了“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考核机制
通过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建设,经“随身课堂”随时发布在线习题、测验,对于客观性考核内容可以在线直接进行评定,对于主观性考核内容可以通过教师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实现了形成性考核。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随身课堂”进行复习总结、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结合最终建立了“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考核机制。
四、小结
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2011-2020年)》中提出的目标任务,信息化教育已处于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阶段,医学教育具有在校-毕业后-继续教育三阶段的特点,基于“随身课堂”的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实现了不同阶段的有效衔接和终生学习,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易携通讯工具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改善了移动终端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交互形式,为学习者带来了很多便利,是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课程开展方式。
目前,我校通过“随身课堂”开展中医专业《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课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校园移动网络建设滞后,网络覆盖范围不够、网速不快等问题影响课程开展和使用;其次,课程功能还没有全面开发和充分利用,很多有用的在线资源利用不充分;第三,课程建设人力和技术支持有限,课程进一步开发和更新速度不快。在课程建设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每一个细节,相信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