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六年级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018-02-09陈健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分组音乐评价

◆陈健

(常州市清凉小学)

一、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分组学习的前期教育

传统的合唱教学,大多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整体性的合唱学习,在合唱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有着一定音乐基础能力的孩子的确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锻炼其合作的能力,但仍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学生,感受不到合作的乐趣,不明了合作能力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更甚者会有孩子在多次尝试不果的情况下,放弃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而沦为一个“摆设”。为让更多的孩子真正了解合作的乐趣与重要性,我们决定改变音乐教学组织形式,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从大班教学到分组学习,学生民主分组,分散各个教室学习,利用平板电脑进行选曲,并商量确定学习的曲目进行初步学习,而后在教师集中指导下进行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学习。

在这个环节的研究中,我们同学校后勤部提前进行沟通,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具备一定数量的学习用教室。同时借助课题研究年级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相关教育,对孩子进行相关团队纪律教育。课堂组织形式改变、课堂学习内容改变、团队纪律教育三管齐下。

二、以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一)学生自主分组进行选歌

课堂教学实践初期学生进行自由分组,人数限定在8至10人为一组,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校提供的手持IPAD,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主选歌。在确定小组歌曲后,如何进行聆听模仿,并录音和原唱进行对比。自主选歌过程中,孩子们初次感受到了自身在小组中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言权,而每个孩子也必须倾听其他孩子的想法,达到基本的一致,这样才能在老师限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选歌任务。

(二)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歌曲一声部的学习

歌曲选定之后,学生以自由分组为单位,在不同的地点,如教室、操场、小花园等地方进行歌曲一声部的学习。可以是跟着录音IPAD进行学习,也可以由会乐器的孩子用乐器带领进行歌曲学习,还可以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对歌曲的处理,对演绎方式的丰富,如舞蹈、队形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现场,将拍摄到的各种情境作为音乐合作能力学习的教学资源,教给学生分组学习中更好地合作的方式与策略。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有意见相左的情况出现时,教师教给学生以投票选举的方式统一意见;学生中出现有人跟不上大部队步伐,赶不及大家的学习进度时,教师教给学生以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提供展演平台,推动二声部合唱教学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孩子分组合作学习后,对自身演唱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于是,我们选定了学生喜欢的、适合进行二声部歌唱的若干首歌曲,进行整班、整年级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从分组的合唱学习,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到整班的合唱教学,培养班级团队的合作能力。同时,我们也利用各种区域内的合唱比赛机会,给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不断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内化合作的快乐。每一次比赛或者展示结束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根据专家老师提及的意见和建议,自发进行了各种调整和训练。这一音乐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让全体学生都能做到积极参与、有效讨论学习、鼓励他人提出多样化观点。

三、初步探讨音乐学习的模式,五大阶段强化学生合作能力

通过前期研究,形成了“排练期——表演期——反思期——调整期——展示期”这一六年级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音乐学习模式。

排练期即学生分组自行排练歌曲阶段。表演期旨在通过各小组的表演,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小组合作的优劣,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取长补短的学习。我们的表演期分成班级内表演、社会性表演、各级别比赛三个不同层次。

多场表演下来,学生们通过来自各方的评价中了解到自身演唱的缺陷:声音融合性不太高、有的时候会走调、声音的控制力不太强、选择的歌曲并不是太适合自己的声音等。孩子们得到了反馈,重新审视自我,进行有效地自我反思,认识到了自身在音乐素养上的不足,有学生自发来找老师,请教歌唱的方法、歌曲的处理,这也是师生之间合作的一种体现。

调整期,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教师们及时介入,分析问题所在,引导孩子再次站在学校大舞台之上。

之前的四大阶段,学生们通过海量欣赏,对各类歌曲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利用这一契机,我们将合唱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摆放到最高位置,与教研员进行联系,给予学生一个面向全宁区音乐教师专家团队的一个展示机会。展示分为班级合唱歌曲四首,4课时完成,年级合唱歌曲一首3课时完成。五首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仍然沿用小组自学的方式,而歌曲低声部及合唱教学则由老师加入进行指导。最终学生们以良好姿态面向全区音乐老师进行了展演,夺得了赞许之声。

四、改变教师指导策略,指导要求偏重学生合作能力

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偏重于技术技巧方面,我们这一研究,意在改变教师指导的策略,重心偏向于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非技术技巧的指导。正是这一意愿,老师们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策略:

(1)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努力克制自身对学生技术技巧指导的想法,而让学生们在自学过程中感受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学生自身渴望得到歌唱技术技巧的时候,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并更加注重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找寻技术技巧稍高的同伴进行互相学习指导,增强小组间的合作能力,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3)在整班、整年级合唱教学阶段,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之余,教师再进行合唱技术技巧的指导。

五、革新教师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老师通过改变单一的音乐课评价方式,引进口头评价、展示性评价、观察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互结合,通过这样多元的评价,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提高。

1.评价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期末评价转换为口头评价、展示性评价、观察评价三维一体的评价方式。

2.评价主体的变革。以往单一的由老师为主体的评价,注重考查学生音乐学习态度、歌唱音准能力、小乐器演奏能力、音乐分析能力。这样的评价以教师为主,没有给予学生评价空间,表达空间。而现在评价则以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甚至外校路人专家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同伴评价、路人专家评价百分比越来越高,通过多主体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

3.评价结果的转化。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生持续有积极性地进行歌曲合唱的学习,并从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课标中提到,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音乐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勇于创新,一改以往的音乐教学方式、指导策略以及评价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必要性和愉悦感。

本文为课题《六年级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JK-L2018273。

猜你喜欢

分组音乐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音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