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18-02-09曹敏
◆曹敏
(湖南省吉首市第一小学)
语文是传统“三大主科”中的一门,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语文的价值被分数掩盖,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就要更加注重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基础后,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流畅、优美地表达,以及在语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等。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相比较,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只是包括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包括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鉴于小学生本身的年龄问题和认知程度,当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语言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更多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实践
(一)关注语言结构与运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语言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中国的汉语结构复杂,相同字词的不同顺序都可以有很多种完全相反的解释。因此,小学阶段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语言的结构与表达运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语言知识体系。同时,民族地区的学生们本身的汉语基础不是很好,身边也缺少了练习汉语的机会,即使老师的普通话也未必标准,而且,学生受到本土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语感可能差一些。因此,在民族地区的小学中,教师在授课时更应该关注语言结构与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构建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关注语言结构与和口语的表达运用只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授课时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是中华民族灿烂瑰宝之一,汉语更是蕴含了很多古人的智慧与美德,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和品质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则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学生也不会从语文学习中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不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会语文这门课程,更要会学语文,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
(三)课堂教学要兼顾审美与创造
语文除了具有文字的表述功能和语言的沟通交流功能外,更是人抒发情感的工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去创造美的语言。对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着手,鼓励学生多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学生只有具有审美能力,才能够创造美,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举办鉴赏美文、开展赏诗会等活动。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教学中,要兼顾审美与创造,让学生既懂得语言形式的优美,又会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
(四)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汉语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从古至今,有无数篇抒发情感、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佳作,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或爱国或思乡的情感,进而产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授课时要紧扣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意境和思想,并从文章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这篇文章运用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这些形象的描写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针对在民族地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联系本地的特色文化和习俗,增加学生对汉语的亲切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紧扣人文因素,进而有效提升人文素养。
三、结语
紧扣时代的发展,教育应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素质型人才。语文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多角度、多方面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口语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