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器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8-02-09姜洁
◆姜洁
(吉林省通化市青少年宫)
机器人制作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结合的模块,具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反应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突出实践特色等特征。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础目标。进入机器人教室已经有三年多了,机器人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其中的酸甜苦辣值得回味,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机器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浓,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显著。初中生对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机器人实践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机器人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这一部分我使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了解机器人的由来,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机器人必须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机器人的种类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机器人的整个教学流程中,调整机器人的结构这部分很重要,结构调整合理了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可以又快又稳,结构调整不好整个组装就失败了。所以,改进机器人结构这部分内容很重要。但这节课的内容一直是比较枯燥,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看。一直没有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在忙于操作,听课效果不好,所以掌握的也不好,一直也找不到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的好方法。本学期的课堂教学过程我将这个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寻找到一个好的方法。
依据机器人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我将学生的作品逐个展示,让机器人动起来,让学生观察,观察每个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的优缺点,为什么有的机器人速度慢,有的机器人不动,有的机器人发出刺耳的声音,有的机器人不稳老是摔倒等问题。学生看见其他同学的作品形态各异,再看自己的作品一下兴趣就上来了,都在认真观察,找原因。纷纷抢答每件作品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再有老师总结出解决组装机器人的注意事项。完成这部分的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反复实验、总结,以上提到的方法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帮助。
三、改变机器人结构、改变以往的课堂内容固定的模式
通过几年的教学,学生制作机器人结构始终是“M”或“W”型结构,没有太多改进创新之处。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考的能力,我研究机器人的腿部结构,想出一种新型结构“N”型。但“N”型结构的速度比较慢,稳定性相对能好一些。老师的作用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引导来让学生自己解决速度慢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接受新知的能力等,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比例。比如,七年级学生对程序的接受可能差一些,我们就将做结构和创意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减少程序设计内容并降低程序的难度;八年级的学生对程序的理解和对结构的学习都要好于七年级,在结构的学习上保持完整的授课内容和授课速度,在程序上适当增加内容和难度,让他们不但能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总之,要教好机器人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