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育
2018-02-09张玲
张 玲
语文学科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仅可以了解语文知识中丰富的人文元素,还可以体验深厚的人文精神。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可是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渗透,特别是高中语文的教学,教师们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的。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相关问题,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把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精神元素充分地开发出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都采用“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语文知识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对语文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深入了解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针对这样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及时地革新教学观念,把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深入地揭示出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人文知识分享给学生,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素养。
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无法得到保证,为了真正地让学生获取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知识,教师们要注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例如,教师在对《边城》这篇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让学生先了解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拳拳赤子之情。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材是最为直接的学习资源,所以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挖掘出教材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及时地分享给学生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要仅仅是把文字传达给学生,还要赋予文章文学美感,并引领学生们对这种美感进行体验,从而引发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思考,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起来。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根据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对课文知识进行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内容。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悼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进行体会,还要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解,从而从深层次上把握到作者对革命前景的盼望之情。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染,从而把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出来。
三、有机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人文学习环境
我们的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他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掌握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技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学习环境,并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就要通过对史铁生虽然残废了双腿,但是并没有放弃生活这一事例进行讲解,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一精神意识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把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科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帮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获取一定的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可以获取多方面的内容,人文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和准确理解语文知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