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8-02-09曹海燕
曹海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成长的05后孩子,同时也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的新一代孩子,从小被宠着捧着,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上也依赖家长、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实行“包办制”,恨不能样样代替,殊不知这样会严重束缚孩子的头脑和手脚。
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新课改的理念,不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掘孩子的潜能吗?只有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眼、耳、口、手、脚、脑全部调动起来,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充分燃烧思想的火花。笔者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以下一些探究。
一、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
和其他历史时期相比,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进反退。“牢牢站立讲台”“死死握住书本”,就是不愿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生活处处皆语文。要提高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能力,教师应适时放下书本,充分寻找资源,利用资源。很多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机会比较多,但不等于可以完全依赖它们,而忽视了身边活生生的其他实践资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放下书本,走出教室,走近校园。走进学校的图书馆,学会图书检索;走进实验室,动手做一次小实验;走进花圃,感受花草树木的生命力;走进小礼堂,站到台上作一次演讲、演一次课本剧。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些是书本和教室中学不到的。
走出校园,寻访一条老街,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走进工厂、驻军部队、农村,走进养老院、社区服务站等,从中生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想方设法变换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爱上实践活动
有的教师认为,语文实践活动无非就是搞搞演讲比赛、开开故事交流会、办办手抄报。如果每次都是这些活动形式的话,学生一定会渐渐失去新鲜感,产生审美疲劳,从而降低了实践活动的能力,也会束缚了学生的头脑。教师不妨变变活动花样,让学生感到每次活动都是新奇的,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只要走出教室,学生的心情一定是十分愉悦的,这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奇。教师不仅要有一双慧眼,帮助学生寻找实践的资源,更要有一颗慧心,变着花样让孩子爱上实践活动。
笔者在执教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天下国家”的过程中,想方设法,用了三课时,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中。首先举办了一次爱国故事交流会,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接着,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 《甲午风云》,学生感触很深。最后一课时,带领学生到学校的陈列馆,认识家乡的名人、英雄,了解他们对家乡、对国家作出的贡献,之后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报告。通过三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燃起了爱国热情,更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三、及时做好评价反馈,教会学生如何提高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自主权的活动。教师要帮学生树立一种理念,即活动也是语文。让学生重视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教师的评价反馈。教师可以通过等级评分,也可以通过星级评分等形式,给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最直接有效的评价反馈,让学生直观地知道自己完成情况如何,可取之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
笔者曾经布置过以“亲近阅读”为主题的手抄报任务,小组合作。教师利用时间,对每一组的手抄报都进行了有效的点评:有的文字偏少、绘画偏多,有的材料种类单一,有的报纸页面设计不合理。如果教师不反馈评价,学生就只是“暗中摸索”,不清楚自己的存在问题。而教师的评价反馈是有显著效果的,到第二次完成手抄报任务时,大部分小组的办报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充当学生的“伯乐”
实践出真知。很多学生平时对笔头作业不是很感兴趣,但对实践活动却非常欢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求。好奇心,是人类探索奥秘、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一直对事物保持好奇心,那么,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初中生保留着孩童的天真,又具备了初步的探求能力,对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展现的才能,教师应该更积极地鼓励。很多教师观念中的“鼓励”,就是对“成功者”的表扬和奖励,其实,教师更应该关注那些“失败者”。学生半成熟半幼稚的心是十分脆弱的,如果没有“权威者”——老师的鼓励,他们很可能从此丧失了对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只要你想说,你就可以说出来;只要你想做,你就一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