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踩点训练”与“一文多改”

2018-02-09

中学语文 2018年21期
关键词:升格老爷爷鞋子

田 菁

要想写出好文章,“妙手偶得”固然重要,对初中生来说,修改更重要。“文章不厌百回改”,究竟怎么改,才能让文章生色,又不增加孩子的负担呢?在实践中,我觉得“踩点训练”与“一文多改”相结合是一个有效的做法。“踩点训练”就是根据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梳理出一个个训练点,有针对性的展开升格指导。“一文多改”就是根据训练点,反复修改一篇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部分。下面,我将以“人物描写”为例来讲一下自己的粗浅做法。

刚进初中,主要是写人作文。其中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修鞋老人》。

上初中了,妈妈给我买了一双红色的球鞋,颜色很鲜艳,穿起来别提多精神了,我天天穿这双鞋。

今天放学回家,我突然发现鞋后跟裂了一条缝,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看了对我说:“小区巷口有个修鞋的老爷爷,他手艺不错,拿过去给他修修看,应该没问题。”对呀!我怎么没想起来呢,我天天上学都走那条小巷,那位老爷爷一直在巷口的角落里修鞋。每天来去匆匆,我竟忘了小巷还有这么一个人物。我立刻拿起鞋子朝巷口走去。

老爷爷慈眉善目,衣着朴素,胸口还挂着一件皮革大围裙。他看着我笑眯眯地说:“鞋子哪坏了呢?”我指给他看并问他:“还能修得好吗?”他仍然笑眯眯地说:“姑娘,放心。一定修得好,还看不出来。我在里面给你垫一块皮,不仅看不出来,还很牢固呢,不会穿坏的。”老爷爷说着,从他的工具箱里找出一块红色的皮革,还放在我的鞋子上比划了一下,看看颜色差不多,他开始把皮革剪成长方形,然后从裂开的地方把皮革塞进去,娴熟地拧开胶水瓶,用胶水将皮革与鞋子粘在一起,又拿起小铁锤轻轻地敲了几下。他说:“别着急,要等一下,胶水干了才会牢,不会变形。”他还是笑眯眯的,让人倍感亲切。他用机器缝制着,我这才注意到他的一双手,上面缠着创口贴,略有点黑,如一个饱经风霜的战士。但这双手十分灵巧,缝出来的鞋子跟买的一样,非常的平整。“小姑娘,无论怎么穿,这里都不会坏的,放心穿吧。”

我拎着鞋,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对这一作文,我做了三次升格,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每次升格,我首先带着学生明确中心。因为一篇文章的中心是我们升格训练的灵魂,所有的升格训练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心。

训练点一:写活一个细节——用细节凸显人物的特点

作家李准曾说:“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与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担着同样的作用。这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在这篇文章中,小作者想表现的是修鞋老人为人淳朴、技艺高超。除了“笑”这个细节,紧扣人物的身份,更应该写好“手”这一细节。学生对作文的第三小节进行了升格,增添了关于“手”的细节描写。

他用黝黑的大手接过鞋子。……用老树皮一样的手拿起小铁锤轻轻地敲了几下。……而我,惊讶地看着他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呀!手指上缠着创口贴,手背上一条条裂痕,手指粗大黝黑,像一节节老树枝。而就是这样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十分灵巧,缝出来的鞋子跟新买的一样,非常的平整。

这样的修改还略显稚嫩,但我们在这样的升格指导中要告诉学生,要学会选择细节,要选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这是写活人物的关键,也是作文得高分的一个关键点。正如何永康教授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亮点和得分点。

训练点二:写亮一组镜头——用片段展现人物的风貌

初一学生会在一篇作文中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但这样的作文如果详略处理不好就会给人流水账之感,而且,内容也相对单薄。作为记叙文的主题部分,应该设计精彩的镜头,让镜头为表达中心服务,为推进情节的发展和情理的演绎服务。比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就选取了关于母亲的四个镜头,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种从不同的角度选取镜头逼真刻画人物的手法,就象电影中的“蒙太奇”,我们把它称之为“镜头组合法”,这种方式也是作文结构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第二次修改中,学生想把文章的主旨确定为: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的人格的美。于是又补上了这样一个镜头:

老爷爷的生意还真不错呢。一会儿,一个开着奔驰的时髦女郎来拿鞋,老爷爷从装鞋旧纸盒里拎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放着修补好的靴子。“别用塑料袋给我装鞋。”摩登女郎把塑料袋还给老人,脸上露出了鄙夷的神色,她拿着自己的鞋子左看看右看看,一句话没说,从老人手里接过塑料袋装上鞋,走到奔驰车上又拿出一双鞋,“老师傅,麻烦再修一双,后跟要加固。”老爷爷依旧笑眯眯地说:“好的。塑料袋不脏,把鞋放在盒子里会落灰。”说话间,我的鞋也好了,老爷爷又拿出一个叠得平整的塑料袋给我装鞋,我接了过来。

通过这个升格指导,人物形象立刻丰满起来了。这种手法刻画人物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画面感强,易于多角度的表现人物,结构清晰。但需要强调的是“镜头组合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按照著名电影艺术理论家爱森斯坦的观点,将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如何发挥出材料组合“积”的效应呢?关键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串联全部内容的思想红线,因而,作文中选取的人物片段,应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这是“镜头组合法”的奥秘之所在,也是我们作文高下的分水岭。

训练点三:写美一段景物——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内心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人与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在写作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这些“物”,让它成为刻画人物的道具,有时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甚至可以丰富人物的内涵。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做了第三次升格修改:

我拎着鞋,沿着熟悉的巷子往回走,初秋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银杏叶像金色的蝴蝶在空中起舞飘落。秋风将姹紫嫣红的小花圃吹得只剩下深深浅浅的绿,偶然瞥见一簇野雏菊,小小的,白白的,那么不起眼,但在秋日的阳光中,它们精神抖擞地绽放着,给小花圃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这样的作文训练不可能一两次就达到要求,但每次作文只提一个要求,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克服了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最关键的是作文指导有抓手、给方法,作文训练有目标、有重点,因为扎实,所以有效。正如上海市特级教师邓彤老师所说:作文教学原本是克服困难提升学生的过程,曲曲折折才是常态。“踩点训练”与“一文多改”作文训练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升格老爷爷鞋子
沉浸助获得,获得促沉浸
小灵通看老爷爷吃梨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倒霉的新鞋子
混乱的鞋子
我演老爷爷
多么幸福
当妈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