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教尤须养诗心

2018-02-09聂林芳

中学语文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诗心心灵诗人

聂林芳

★作者通联:安徽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罗汉中心学校。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孔子开办私学,以“六艺”传教,诗歌在中国古代人文教育中就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时至今日,文化界、教育界也逐渐恢复了对诗歌的重视。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篇幅也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诗歌教学,以使诗教充分实现其社会功能,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重大话题。

当今诗歌教育的弊端,一在于功利主义,一在于技术主义。功利主义的特点就在于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技术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将诗歌鉴赏分解成技术训练,咬文嚼字,寻章摘句,将完整的作品弄得支离破碎,使读诗变得味同嚼蜡。

因此,诗歌教育的要义,在于把握作品的诗心,即领会蕴藏于词句之中,寄托于意象之上的情感取向、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与精神品质,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如此,领会的目的还在于养育,要拿诗歌的琼浆来浇灌现代人的心灵。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诗歌里得以集中体现,读诗,就是让这些优秀品质得以悠久传承与不断进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立于人类文化之林,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美好的未来。

诗心是敏感细腻的。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现实生活中,诗人就是最先感受到物候变化的那只“鸭”。韩翊诗云:“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上看花人。”就道出了诗心的真谛。诗人就是从第一粒绽放的柳芽看见春天的人,是从第一片飘零的黄叶看见秋天的人。这缘于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而这种敏感与细腻,也就使诗人的心灵世界分外丰富多彩。有人从一声虫吟听出了春天:“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有人从一缕花香出嗅出了春天:“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人从一丝涟漪中发现了春天:“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的本质,就在于读懂世界的语言,善于与世界交流与对话。

诗心是浪漫多情的。“小杜”说,“多情恰似总无情”,诗人的情感,往往比之常人要强烈、深沉、含蓄、丰富。欧阳修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在现代哲学看来,相比起理性,感情更能够表达生命的本质特征。白居易论诗,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将感情置于诗歌创作甚或一切艺术最根本之处。只有情感的驱动,人类才能勃发出源源不竭的创作动力。不管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抑或是从慈母密密地为游子缝制衣衫中体味出的浓浓亲情;不管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缠绵牵挂,抑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不管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纠缠爱恋,抑或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惘……诗歌打动我们的,永远不只是美妙的词句,而是凭借诗句所传递的深情。

诗心是激扬豪迈的。太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正是诗人,唤醒了人们心中的自我意识。从执着地追寻自己的理想,乃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为了找寻适合自己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陶渊明,从屡挫屡奋,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持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到至死不渝,临终前依然嘱咐儿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人生的暮年依然壮志在胸的曹操,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颠沛流离只为民族奔走呼号的龚自珍……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我们裸露了一腔热血情怀,为了追寻正义、真理、光明,为了民族和人类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化身作一只顽执的杜鹃——“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诗心是颖悟睿智的。老子说:“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诗人的智慧,正是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真理。在夔门无边纷飞的落叶中,杜甫看到了大江从远处苍茫雪山汹涌而来,奔向浩瀚无际的大海,感悟到哪怕四季轮回,哪怕光阴易逝,但总有一种力量永在。在乐游原的黄昏里,李商隐策马狂奔,去追逐那快要西沉的落日,让他明白,越是行将失去的,越是美丽。在那离离荒原之上,看着从灰烬中重生的青草,白居易发现,生命中如此强大,哪怕卑微的小草,也有着不可征服的那一份倔强。苏东坡游庐山,在西林寺题下的那首诗,更堪称千古绝唱:“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启示着世世代代的人,世界是多面体,到底如何,其实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它。我们可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更要有是不是身在此山,难识真面的自知。

毋庸置疑,科技在发展,带动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无疑较之古人有更多物质的享受与便利。但是,这种进步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丰富物质的狂热追求,使人们忽视了心灵建设,让精神显得空虚、贫乏与苍白。人在不知不觉中,沦为金钱的奴仆,劳碌终生,却感受不到幸福与自由。身处钢铁与水泥丛林的大都会,在霓虹闪烁中感受着冰冷与寂寞。诗,无疑是熨帖现代人心灵伤痛的一剂良药。在一个高速与铁路蛛网密布、火车与轮船汽笛长鸣的时代,“孤帆远影”“萧萧马嘶”的田园牧歌终究一去不返。在正如乔治·桑所言,诗人,并不一定是指会写诗的人,而是能充分领会生活中诗意的人。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此养成诗心的另一要义是,让学生放眼世界,观察自然,品味人生。用一双无瑕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社会与自己心灵深处美丽动人的风景。蔡元培等教育先辈主张“以美育代德育”,我觉得,德也好,美也罢,都可统一于诗中。教育之路,漫漫修远,作为教师,我愿上下求索,孜孜不倦。

猜你喜欢

诗心心灵诗人
偶感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我理解的好诗人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夜路吟
诗人猫
马莲花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
唤醒心灵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