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张衡的“不”说起
——解读《张衡传》的不同视角

2018-02-09邱巧俐

中学语文 2018年18期
关键词:范晔张衡复原

邱巧俐

★作者通联:湖北宜昌市科技高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的《张衡传》是选自《后汉书》的经典篇目。作者范晔按照时间顺序,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但宜昌籍的语文同仁们偏偏出了一个难题,要对《张衡传》进行同课异构。如何突破传统的课文讲解模式,解构并重建它?这需要不断挖掘文本,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在观看地震学专家冯锐教授复原张衡地动仪的纪录片里,我寻找到一些灵感。张衡的地动仪原型早在西晋时期就已被销毁。我们在历史教科书里看到的地动仪模型是王振铎先生根据《后汉书》中的记载复原出来的。但后人对此颇有异议,认为此模型有致命性的理论错误。2005年冯锐通过对东汉历史的研究,对《后汉书》的逐字推敲,并结合地震学的原理重新复原了一个新的版本,并进行了现场模拟实验获得成功。虽然仍有后人对此新版本有质疑,但不得不说,这种科学探索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同样,这种质疑的精神也启迪了我,在一遍遍地诵读文本内容后,我发现在第一段中有一个字出现频率很高,那就是“不”字!“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为张衡写传,只要介绍他多方面的成就即可,为什么开篇要写他不愿去做的事情,而且要一再强调呢?难道是这篇《张衡传》不仅要介绍张衡的“有所为”,还要介绍他的“有所不为”吗?或者说在他“有所为”的背后还有另外一条线索。

带着这个疑问,我想从张衡的“不”研究起,继续在文中搜索。接着我发现在文章的其他段落也出现了许多“不”字。第三段“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第五段出现的“衡乃诡对而出”中“诡对”的意思就是“不用实话对答”。看来作者范晔从始至终都谈到了张衡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善属文”部分介绍了张衡文学方面的成就。文章首先介绍了他的生平简历。接着叙述他的性格特点“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然后讲述他的“有所不为”是“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最后突出他的文学成就“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在这一部分里,张衡“不为”的原因是虽然才能高于世人,但是没有骄傲之情,没有必要去迎合世俗。从张衡的“不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淡泊宁静的品质。正是因为他的“有所不为”才成就了他的“有所为”!

再看 “善机巧”部分则介绍了张衡科学方面的成就。他的“有所为”是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这些成就是他在担任太史令这一职位时完成的。“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在太史令的职位上做了十四年,张衡的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张衡的“不为”是他“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不去投机钻营,他把精力都放在自己所钟爱的科学研究上。

至于文章关于候风地动仪的论述,很精妙地谈到了地动仪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构造、原理及效果。文字本身可谓字字珠玑,如“施关发机”中“施”和“发”应是动词,“关”和“机”应是构造名称。再如“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和后文的“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决定了蟾蜍的摆放位置,到底是和地动仪为一体,承载在下方,还是分开散落在八方?按照地震学专家冯锐的话说这里的“承”是“承载、承重”的意思,而后文的“衔”是“衔接”的意思,两者的意思应是不同的。“这么精确的描述,肯定是制造者才能写得出来,一般的人写不出来”。所以这里我也认同冯锐教授的话,有一部分是作者引用地动仪图注上的原文。候风地动仪的复原已成为一个谜,但在授课时我们一定要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科学事实,现在对于复原的模型还有很多质疑。不管是哪个版本更接近原型,在争论之余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更引起我们后人对张衡的敬仰之情。

地动仪的神奇使张衡盛名一世。但成也是地动仪,败也是地动仪,张衡因地动仪成为众矢之的。“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张衡不用实话对答皇帝,有所隐瞒。这就让人匪夷所思啦!“衡因上疏陈事。”“衡乃诡对而出”。张衡怎么可以这样前后判若两人?佐德理民,立德立功,这是张衡的政治理想,所以他面对政事渐损的现状,勇于上疏陈事;看到逾侈的社会现状,敢于作《二京赋》以讽谏。同时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的他,在长期的理性的科学分析中形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所以,面对宦官,他没有直接反抗,而是选择了诡对而出。这一做法虽缺少我们所欣赏的刚正耿直的品性,但也不失为明哲保身之策。于是“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在这里,我们看出了他隐忍的一面。

在文章最后的“善理政”部分,介绍了张衡政治方面的成就。“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初担任河间相期间,治理严厉,整治法律制度,暗中查知奸党的名姓,一时间捉拿起来,上下肃然,称为政治清明。这正是他在其位谋其政的有力证明,是他政治智慧得以展现的最好机会。张衡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比起来,更体现了他的隐忍智慧。

从全文来看,张衡的“有所为”展现了他在各方面的成就,而“有所不为”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如果问张衡的一生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引用他的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掩卷思索,范晔的《张衡传》不仅是告诉后人张衡的传奇一生,更可贵的文化精髓在于他身上流淌的优秀品质,这就是从张衡的“不”给我们的启迪!真可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猜你喜欢

范晔张衡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张衡传(节选)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东汉全才张衡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第五伦在历代的形象及其转变
张衡数星星
范晔:作死是条不归路
张衡的“浑天说”和漏水转浑天仪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