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018-02-09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张万梅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 张万梅
带着好奇之心的学生从小学进入了初中,迎接他们的数学开篇之局是有理数,许多学生往往因为开不好这个头而成为数学学困生.《有理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起始章,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做了对这一章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与同行共研.
一、整体认识
(一)地位分析
前两个学段已经安排了自然数、正分数及其运算,还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本章作为第三学段教科书的开篇,是在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基础上,借助生活实例引入负数,通过添加负数这一类“新数”,使数的范围扩张到有理数系,再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数轴的几何直观等,通过具体实例的归纳,将正数和负数之间的运算归结到正数之间的运算,进而定义有理数的运算,得出运算法则,并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后面学了实数,数系扩展到实数后,数的运算的内涵和法则(包括运算律)并没有多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理数的运算是实数运算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代数式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整体来说,《有理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起始章,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为后续基本计算、数学思想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即正有理数和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对负数的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接触过数轴,大概知道正数与负数、0的大小比较,但对数轴三要素和画法及意义不明确.会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进行运算.
(三)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五)整体教学建议
1.做好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重视概念课(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教学.
2.重视探究、发现、归纳能力的培养,搞好法则课教学(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
3.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过好计算关(体现在四则运算、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
4.充分利用好“数轴”工具,实现数形转化.
5.每次法则和运算律的教学,注意符号语言的表达,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
6.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立统一思想、转化思想).
7.利用好数学活动及选学内容,积累活动经验.
二、具体教学建议
1.负数的引入
要给学生讲清楚负数引进的必要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数学本身的需要;上课时要多举学生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小结前,让学生多举用正数、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
2.数轴的教学建议
数轴是相反数、绝对值、比较大小、法则教学的一大工具.小学已初步接触过“数轴”,建议引入介绍数轴可简略,可让学生来说“数轴的画法”并作出解释,教学时教师注意规范画法和补充好数轴概念.新授课时,由表示不同的数的需要,让学生多动手画图,学生体会原点、单位长度的不确定性.对数轴的掌握需从“在数轴中读数”和“把数表示在数轴上”两方面入手,数形灵活转化.
3.相反数的教学建议
注意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几何意义两方面的理解,注意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之间的互相转化,重视对-a的认识和理解,把握多重符号的化简法则,-a的实质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4.绝对值的教学建议
绝对值教学时,教学中注意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数a的绝对值;|a|;在数轴上数a表示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教学建议
法则是一种规定,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性的解释,要设置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本章的难点,特别是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解释.
由于学生对“负数乘以负数”没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支撑,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教材采用了“算法”讲解法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解释,个人认为对于知识水平一般的学生理解还是很有难度.可以用“蜗牛爬行”的其他教材的版本,更形象地对乘法法则进行解释,又由于教材本身对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要求就不高,“蜗牛爬行”也有“时、空”两方面因素的难度因素,所以也可以直接从“2×3=6,(-2)×3=-6,3×(-2)=-6”得出“两个有理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的符号改变,则积的符号也发生改变”这样的事物固有规律,然后再对(-2)×(-3)=6进行解释.
探究法则时每个情况的归纳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得出结论,每次运算训练时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的基本思路.
教材P22的思考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借助题组练习的体会,不但得出“小-大=负数”,也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减法不再受到限制,加法和减法是辩证统一的.
6.乘方的教学建议
乘方的引入,教材是开门见山“各个乘数都相同的乘法运算”.可以创设情境引入,让学生书写:(1)3个“-2”相乘;(2)5个“-3”相乘;(3)10个“2”相乘,让学生体会多个相同的数相乘时对简便方式的需要,再提出乘方的表示方法,既让学生体会到乘方的必要性,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借助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如:分别说出(-4)3、(-1)4、(-)3等表示什么、底数和指数是多少、幂是多少.引导对比分析(-2)2与-22、(-2)3与-23、(-2)4与-24,再次理解乘方的意义,又可引出负数的幂的符号规律.
7.科学记数法的教学建议
科学记数法的引入,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由于生活中大数的表达、书写比较麻烦和困难,从而得出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也让学生充满期待和有成就感.
8.近似数的教学建议
近似数的教学,选好例子,把握好难度,对于类似“精确到百位”的大数的近似值的选取,教材没有涉及这样的例子,但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补充.
9.对计算器教学的建议
教材P37开始出现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较复杂的计算,但由于学生的笔算技能尚未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过早使用计算器,学生很容易产生依赖,并且较为复杂的计算我们一般不会用到.所以个人建议,计算器的学习可以延后至学生对基本的笔算技能运用自如后.
三、几点注意
1.体会“为什么学”
数的产生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来源于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生活中计数的需要,人们自然引入了自然数.除法运算时,因为不能整除我们用到了分数和小数.“4-3”我们在小学就很容易解决,但是“3-4”呢?这时候数不够用了,就引入了要学的新数“负数”,数的概念就扩充到了有理数.因此《有理数》一章的学习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点,在负数和减法运算时都要帮助学生好好体会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2.注意“数式”衔接
初一起始教学,一个是引入了负数,另一个是从“数”发展到“式”,虽然第二章才是《整式》,但在第一章《有理数》就要开始渗透“数式”的转换.教材很多定义和法则已经是代数式的表达,如a的相反数-a,有理数减法法则,乘法交换律等.在一些思考题和习题也有体现,如教材P39页第12、15题,对符号法则的表示和拓广,教材P52第10、14等,都需要教师对数式转化的渗透,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3.过好计算关
本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学生过好计算关,对算法的理解,要学生自己多举实例.夯实基础计算,需要注意变式教学、题组训练、错题分析等,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适当增加课时.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小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由于引进了负数,混合运算中学生识别负号和减号有一定的障碍,运算顺序在初学时很容易搞错,加上运算律问题,需要在教学时对混合运算的方法技巧进行归纳,如归类法,将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结合、同分母结合;凑整法,相反数、和为整十等数结合;逆用乘法分配律;拆项法等.告诉学生“先看运算再看数,定好顺序不跳步,明确法则符号先”.简单来说,过好计算关,掌握法则是关键,小数与分数的转化要灵活,运算律的巧用是重要途径,弄清运算的顺序是前提.
《有理数》作为新学段的起始章节,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比如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的意义、绝对值相反数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其各级运算法则等.加强对有理数运算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初步感受数形结合、化归、分类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