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018-02-09林桂花周丽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下壁低血压血栓

林桂花 周丽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组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或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症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本病的常见手术方式,对梗死血管可快速开通,对濒死心肌予以及时挽救,以此达到降低病死率的功效。但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加上PCI属创伤性治疗手段,因此患者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并发症表现,对疾病预后带来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以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为研究时间段,将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见并发症诱发因素,评价护理干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本次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为研究时间段,将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检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本组患者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4±2.1)岁。其中右室梗死者 6 例,2 例患者伴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41例患者行经桡动脉穿刺,6例患者行股动脉穿刺;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联合PCI治疗。

1.2 方 法

患者取仰卧位,均连接心电监护,术前采用常规局麻,采用Seldinger法对右桡动脉穿刺,随后置入绕动脉鞘,并注入3000U肝素,200ud硝酸甘油,随后分别于冠脉开口处左右置入造影导管。待造影结束后,追加肝素至5000U,对其病变远端、近端进行扩张,通过造影显示器前降支支架膨胀度良好,未发生夹层与穿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无主诉不适感,随机将导管、导丝、鞘管等撤出,止血并包扎,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予以观察,记录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本组患者中经 PCI治疗后,17例(36.17%)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者5例(29.41%),低血压者 4 例(23.53%),迷走神经反射者 3例(17.65%),支架内血栓栓塞者 3例(17.65%),穿刺处出血者 2例(11.76%),此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及抑郁、焦虑负性心理。通过对本组患者针对性治疗后,均逐渐好转。

3 讨 论

3.1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是PCI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鼻塞冠状动脉再通与冠状动脉痉挛缓解等恢复心肌再灌注导致的心率失常表现,通常发生于冠状动脉再通时或数分钟内。在本次研究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者5例(29.41%),其中5例患者出现在手术中。对于此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应侧重于术中全程对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等变化,当患者出现窦性心动缓慢,血压异常下降等情况是及时向医师报告,遵医嘱给予患者多巴胺静推、阿托品等治疗,此外需及时了解患者感受,并予以安慰、支持、鼓励,帮助其度过危险期[2]。

3.2 低血压

低血压即患者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在本次研究中共出现低血压者4例(23.53%),通过分析与冠脉再灌注血容量不足,或手术中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有直接关系,此外患者紧张也是诱发因素。当患者出现低血压反应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协助患者平卧、去枕,随后通过心电图、电压等对其肢体温度、面色、足背动脉搏动、手术穿册部位渗血等情况予以监测,同时应遵医嘱对其建立超过两组上静脉通道,以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随后采用多巴胺给予升压治疗,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对多巴胺泵静脉通路定时更换,以2h为宜,避免因外渗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对24h内出入量予以记录[3]。除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小便颜色、量、性质予以检测,以便了解患者血压、血容量改善情况,日间注意防寒保暖。本次研究中4例低血压患者经相关护理干预后均恢复正常,病情逐渐好转。

3.3 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主要用于支配心脏活动,同时对机体主动脉弓压力变化具有较大影响,而当其压力升高时,可出现发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因此出现降压效应。本次研究中迷走神经反射者3例(17.65%),通过分析,这可能与患者长期未进食、情绪紧张、长时间憋尿后排出、牵拉血管等有关。本次研究中3例均经术中憋尿,加上术后鞘管拔出时出现心动过缓与低血压表现,以此考虑存在迷走神经反射可能性,通过对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后,患者均明显缓解。对于此情况,临床护理应加强转科护理,围手术期间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采取针对性疏导,以缓解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此外围治疗期间对患者饮食情况予以全面掌握,根据患者情况酌情给予静脉补液与协助排尿,避免尿潴留等情况的发生[4]。在对患者鞘管拔出时需尽量减少牵拉,对其中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需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后方可实施,期间需注意对急救药物、药品备齐。

3.4 支架内血栓栓塞

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植入的支架形成血栓,同时也是支架术中或术后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直接导致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患者多出现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等。支架内血栓栓塞是PCI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次研究中出现3例(17.65%),通过分析可能与术中抗凝不足,加上术后患者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冠脉痉挛所致。而此情况在本组3例患者中均发生于术后10min~24h,患者异常出汗、心慌、胸闷、胸痛,根据此特征,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应重视此表现的发生,提示可能存在支架内血栓栓塞的可能性。发生此情况后,护理人员需遵医嘱及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3~10mg吗啡、硝酸酯类药物静脉滴注或硝酸甘油舌下含服。除此用药护理外,护理人员应注意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根据患者喜好,播放幽默影视、舒适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通过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少应激源,避免患者因刺激倒是交感神经兴奋,以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其中采用上述方式均无法缓解时,需考虑给予急诊冠脉造影,酌情再次实施PCI治疗[5]。

3.5 穿刺部位出血

本次研究中共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者2例(11.76%),其中股动脉与桡动脉各1例。通过分析,与手术实施中反复穿刺有关,加上手术中肝素用量因素、手术后对穿刺部位按压时间较短、按压位置不准确、患者早期活动及手术后替罗非班的应用等因素有关。面对此情况的发生,护理则侧重于术中对动脉波动点尽量确定精准后方可进行穿刺,使用肝素时,须严格根据患者体重正确给予,当拔管后,护理人员采用指压与止血器对其穿刺处行20min固定,对于其中肥胖者则于穿刺后采用透气胶布固定,同时需严密监测穿测处出血状况,当发现渗血时,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重新包扎。同时期对患者生命体征需严格监测,期间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不宜弯曲或大幅度活动,在咳嗽与用力排便时应注意穿刺点血痂破裂。此外采用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时,需对患者二便情况、意识、血压、瞳孔等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出血并发症。

综上所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较高,加强、重视术后病情观察,有助于对并发症及时发现,并规范处理,为患者疾病预后提供重要保障。

[1] 史珣瑜,秦彩萍,陈莉,等.1例桡动脉径路行PCI术后并发右髂部大血肿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4(08):155-156.

[2] 张荣,潘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安徽医学,2016,13(04):477-478.

[3] 黄欣,钟妮尔,王欢,等.急性肾损伤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发生情况、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03(14):8-12.

[4] 田国芳,宋玉勤,程宇彤,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6,21(04):492-495.

[5] 邵占东,孙学枝,梁建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并发症及特点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17(08):715-716.

猜你喜欢

下壁低血压血栓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