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8-02-09
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具体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2大类型,目前临床上有多重手段可治疗该病[1]。据熊峰,唐思治,罗伟[2]研究发现,神经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该病患者的动脉血管,提高其治疗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为进一步证实此观点,笔者抽取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共68例,实施对照性研究,现对其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共68例,各34例。观察组34例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8~79岁,平均(52.1±9.6)岁;对照组34例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6~77岁,平均(49.8±8.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神经介入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2.1 常规治疗 手术全程安装头架,性硬膜外麻醉,使用手摇钻或电钻实施开颅手术,开颅后应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DSA(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结果,行动脉瘤探夹闭,并探查患者血肿情况,之后清除血肿或实施引流。
1.2.2 神经介入治疗 术前患者需排空大小便,备好手术器械,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器材、手术备皮敷料、呼吸复苏设备、肾上腺素、供氧设备等。并给予患者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同时检测患者心电图。治疗前,对缺血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270,规格:25 mg×100片/盒),口服,300 mg/d。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7片/盒),口服,300 mg/d。针对患者具体状况,选择性给予镇定剂、受体拮抗剂及双抗剂。对患者腹股沟双侧实施消毒处理,取患者腹股沟韧带下1~2 cm部位为穿刺点,用肝素清洗引导导管。采用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按压穿刺部位,将直导丝置入穿刺部位,于血管内操作。依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将导引管(内径0.2 cm)经主动脉插入椎动脉或颈动脉,到达病变部位为止。利用造影剂,探查患者右颈内、右颈总、右椎动脉、左颈内、左颈总及左椎动脉等部位病变情况,之后可选择进行栓塞、注药、扩张等治疗。术后注意对手术穿刺部位的止血及包扎,并做好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评估两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
采用DNS检查动脉血管改善情况,动脉血管改善有效:血管狭窄度降低75%以上者,否则为动脉血管改善无效。
治疗满意度评估标准: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总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80~99分;不满意:≤79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治疗满意度评估参考总满意率数值。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借助SPSS20.0完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1)。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4.12%(32/34),其中非常满意及基本满意例数分别为13、1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76.47%(26/34),其中非常满意及基本满意例数分别为9、1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40)。
3 讨论
脑血管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病患者颅内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大脑供血出现障碍,进而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3]。基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4]。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2种方式,其中神经介入治疗属于手术治疗方式中的1种[5]。本研究中尝试将神经介入治疗运用于脑血管病临床实践中,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1.18%、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59%、76.47%,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和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相比,神经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8]。在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通过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可实现微创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会更小,进而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9-11]。除去个别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多数患者均可采用该种治疗手段[12]。
综上所述,神经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动脉血管改善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
[1]焦力群,高鹏,宋庆斌,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8):435-438.
[2]熊峰,唐思治,罗伟. 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41-43.
[3]杨波,曾玲莉. 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42-44.
[4]王微微. 老年周围血管疾病85例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84-185.
[5]戴黎萌,徐菲,陈东,等. 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与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8):1112-1114.
[6]张文龙,张合亮,水涛,等.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医疗装备,2016,29(19):3-4.
[7]魏官,辛雁瑞,韩慧茹.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探讨 [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16-2217.
[8]冯金平,李立芳.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0):985-987.
[9]季松,钟菲.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15-916.
[10]朱广军,李宇光. 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64-65.
[11]王立宁.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285-286.
[12]任斌. 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