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教育志愿者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8-02-09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志愿公民志愿者

刘 蓓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科技处,江苏 镇江 212028)

公民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多从学校教育角度,特别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角度就如何提高学生公民素质进行研究,但鲜有从社会教育角度切入研究公民教育问题。从社会教育志愿者作用发挥的角度探讨提高全体公民素质还未涉及。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志愿者的作用,对加强我国公民教育、促进社会民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概念界定

公民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公民教育与狭义的公民教育。广义的公民教育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开展的“培育人们有效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1]。狭义的公民教育特指在学校范围内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的丰富公民知识、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行为能力的教育活动。

无论是广义的公民教育,还是狭义的公民教育,其宗旨都是提高公民素质,即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公民政治法律素质与公民身心素质[2]。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具有丰富的公民知识、正确的公民意识与良好公民行为能力的理想公民,是国家维护政治稳定、提升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新加坡能持续屹立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完善的公民教育功不可没;走出二战阴影的德国,能成功造就清除纳粹思想影响的现代公民,关键在于对公民教育的高度重视;美国作为较早推行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自建国以来就不遗余力地利用公民教育培养具有“民主理念与社会公德”的公民。

我国一直以来重视公民教育。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发〔2001〕15号),这是我国规范公民道德行为的重要文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这些要求指明了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也明确了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3]。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与加强公民教育,建立健全公民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素质,是加快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一种类型,是指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知识与技能等,通过从事某种教育活动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现代志愿服务开始于19世纪的欧美,中国的志愿服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4]。

公民教育的过程是公民不断适应社会现实环境,充分融入社会生活,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正确参与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5]。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特别是社会教育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志愿服务行为本身就体现了对公民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履行,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志愿者言传身教的作用,可让社会教育志愿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公民身份、锻炼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让所有社会成员能更好地强化公民意识,充分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2 社会教育志愿者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志愿者在公民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四个方面。

2.1 政治方面

2.1.1 肩负重要的政治使命

公民教育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加强国家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以增强全体社会成员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目标的社会教育志愿者,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社会教育志愿者应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帮助人们提高政治认知、培育良好的政治情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推动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的民主政治理想而不断奋斗[6]。

2.1.2 发挥桥梁作用

社会教育志愿者深入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了解公民教育的现状与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等,可通过教育志愿者向社会民众进行广泛宣传。这种政府部门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沟通联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教育志愿者为政府部门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沟通发挥了桥梁作用。

2.1.3 弥补政府某些服务功能的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分化,会出现一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政府在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仍会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扎根于社区里弄、乡里村头的社会教育志愿者能及时为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改善教育状况、促进就业创业等,弥补政府某些方面的不足与缺失。

2.2 经济方面

2.2.1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必要的保障

社会教育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了公民素质的提高,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他们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感人的执着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精神。市场经济不仅要建立完善而规范的经济秩序,也需要建立包含公平公正、爱心道义的道德秩序,需要和谐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保障。

2.2.2 促进社会资源再分配

社会教育志愿者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支教支农、扶贫帮困等服务活动,将社会资助的钱款与物资送至急需的家庭与人员手中,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教育志愿者促进了社会资源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合理分配与有效补偿。

2.2.3 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社会教育志愿者积极从事社会教化、社会服务,不计个人得失,不以获得直接的报酬为目的,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大大降低了各类社会公共事业与公共活动的运行成本,为社会创造了经济价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2.3 社会方面

首先,从社会动员角度来看,对社会和谐、进步起到促进作用。社会教育志愿者不仅自身无私奉献、团结互助,还积极调动社会成员参与公共服务,教育社会成员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努力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从社会保障角度来看,对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社会教育志愿者所积极从事的物质保障、精神保障与服务保障工作,可以不同程度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弥补目前社会保障在经费、人员等方面的不足。社会教育志愿者以其深入一线的工作加强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的创新发展。

再次,从社会整合角度来看,对社会建设起到了“润滑剂”“减压阀”的作用。社会教育志愿者以其公信力有效整合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互助融合,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缓解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利益冲突。

最后,从社会教化的角度来看,对提高公民素质与增强道德认同感发挥了作用。一方面,社会教育志愿者充分利用社会这一公民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通过建立公民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体系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加强学生公民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教育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会感染带动更多的社会成员,包括受助者、参加者与暂时观望者,增强他们的道德认同感,带动更多的志愿者走上爱心接力、文明传递的道路。

2.4 文化方面

2.4.1 推动公民教育的发展

社会教育志愿者扎根现实社会生活,面向多元化的主体,以其多样的形式、开放的系统、丰富的内容,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与互动中传授公民知识,指导公民实践,在公民教育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今,活跃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社区等各领域的社会教育志愿者,已成为推动公民教育、加强文化传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教学平台不可或缺的指导力量。

2.4.2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文化帮扶需求增长与教育帮扶人员不足的矛盾,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社会教育志愿者队伍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矛盾。社会教育志愿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教育传播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2.4.3 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提升

活跃在基层文化教育一线的社会教育志愿者,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适时整合与创新文化资源,以文化资源的先进性引领与保障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以更符合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要求。

2.4.4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教育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促进了互助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策略研究

3.1 加强项目设计意识,提高公民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

社会教育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应针对不同的社会成员精心设计项目,不断优化社会教育志愿服务的效果。

3.1.1 社会教育对学校公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与拓展作用

学生群体利用社会平台,真正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民角色的内化,在增强公民责任、公民义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公民素质与公民技能。因此,社会教育内容应紧跟学校公民教育的步伐,根据不同年级公民教育的目标设计社会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内容体系,重视学生公民批判意识、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社会教育的形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采用讲解或报告式、实践服务式、指导或学徒式、田野考察式等。

讲解或报告式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电视台、历史遗迹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实践服务式是以带领学生参加环境治理、关爱福利院老人与儿童、帮助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等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奉献中感受信任、责任与义务,提高公民素质。

指导或学徒式是以社会教育志愿者为学生从事具体某一项实践提供指导或安排有一技之长的人进行指导的方式进行公民教育。如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一项科技专利等。

田野考察式是以旅行式学习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诸多真实的环境中,采集数据、分析汇总、制表绘图、拍照录音等,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

3.1.2 社会教育对成人公民教育起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的作用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成为具有强烈爱国意识与国家认同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履行自身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的合格公民。在成人公民教育方面,社会教育志愿者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展成人公民教育,应重视结合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将其关注与涉及的有关公民教育内容与社会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侧重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参与管理公共事务能力等方面。在具体实施时,要针对成人的不同特点,比如年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情况、个人的兴趣等,设计理想的授课形式,促进成人公民在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情感与公民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2 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公民教育的社会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功能的强制性和制度性,在内容上更凸显教化功能与服务功能。公民教育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公民教育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如果能充分发挥公民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果公民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在这个意义上说,能动性与创造性是社会教育的根本动力,是其生命力所在。

为进一步调动社会教育志愿者服务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目前的激励方法是以自上而下的精神激励为主,辅以一定的物质激励,对志愿活动中产生的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种激励方法可能会对未来的志愿活动发展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性。德国的志愿者激励机制中的一些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德国采取“时间银行”储蓄方法,志愿者今天的志愿服务可以储存起来,将来自己需要服务时,可以从“时间银行”支取“被服务时间”,获得看得见的福利保障。

目前,国内还没有在社会教育志愿者领域开展“时间银行”的先例,尝试在公民教育志愿者中建立“时间银行”服务制度,可以开辟公民教育志愿服务新途径,使过去那种临时的、自发的、分散的、个别的教育帮扶行为变成长期的、有组织的、广泛的志愿教育帮扶活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道德风尚,有效解决社会教育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四大问题,即社会教育服务盲点弥补问题、志愿者能动性与创造性调动问题、志愿者价值衡量问题、志愿者可持续发展问题。

3.3 重视志愿者培训工作,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社会教育志愿者作为公民教育志愿服务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志愿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公民教育效果的不断优化,而这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也会大大激发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挖掘潜能、贡献才干。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重视并组织好社会教育志愿者培训工作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

1) 关于公民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 胜任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公民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的内容,既包括政治法律知识与技能、思想政治知识与技能,也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身心发展知识与技能等。公民政治法律知识与技能包括掌握我国国体政体与基本政治制度,具备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政治责任感与权利义务意识、法律知识等。公民思想政治知识与技能包括明礼友善的公民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的公民个人品德、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公民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技能等。公民身心发展知识与技能包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胜任志愿服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人际沟通、活动组织与协调、危机处理、急救知识、资源管理等。

在培训的形式方面,可针对不同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课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课堂讲授法要求授课教师对某一问题应有深入的研究,并掌握学员的兴趣点、接受程度等,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缺乏互动参与,适用于政策或制度等的介绍。

讨论法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激发思路、引导发言与控制走向的能力,但如果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讨论会流于形式,适用于复杂的道德价值判断等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角色扮演法要求学员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角色将之扮演出来,最后的讨论、汇报、总结也很重要,适用于人际关系训练、危机处理等。

还有案例研讨法、书籍自学法、多媒体视听法等,甚至还可以开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不同的培训方式也可综合使用、交替使用,以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总之,公民教育中社会教育志愿者作用的发挥是一项关系到公民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志愿者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公民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