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意识、实力、市场”三位一体建设机制探索

2018-02-09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力毕业生意识

刘 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能源行业不景气,导致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石油行业相关高校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据统计,近几年来各石油高校毕业生进入石油行业就业的比例由5年前的60%左右下滑至不到30%,严峻的就业压力给毕业生和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有来自社会、学生以及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1)社会因素。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与经济转型发展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突出。(2)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就业人员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存在攀比心态以及不正确的就业观,还有部分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1]。(3)学校因素。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培养方案不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需要,就业指导和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当前这种特定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保证就业和就业工作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把“意识、实力、市场”三位一体建设的工作做好,真正将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确保学校的就业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就业意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基础

意识是思想的一种表现,而行为是做事的有效选择,意识决定行为,行为直接决定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也一样,毕业生是否有一个正确的就业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是否会积极就业以及能否最终成功就业;同时学校就业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就业管理服务意识也必然影响着就业。

就业意识主要包括学校关心、参与就业的意识;学生个人就业观、诚信意识、纪律意识、秩序意识等。

学校的就业工作绝对不仅是学校主管领导、就业部门以及学院学生工作队伍某个人、某些人或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学校人才培养整体工作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全体关心、全体支持、全体参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就业观、就业形势、行业形势的教育引导;研究生导师在日常培养过程中也要注重就业教育;学院尤其是学生工作队伍要积极主动做好就业相关的各项管理以及教育服务工作;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各自的职能特点与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来。

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当前就业环境与自身情况结合起来明确就业定位。不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也不可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就业实力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关系,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要有积极主动的就业行为意识,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要扩大就业面,走出校园寻找就业就会、走出行业解决就业问题[2]。

诚信意识、秩序意识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双方达成共同意向后的签约行为是一种契约行为,需要我们有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协议约定,不得随意违约。毕业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必须真诚陈述表达个人情况,不可夸大自吹,也不可隐瞒,更不能有意编造相关材料以满足职位招聘条件等。个人的不诚信不仅会影响到招聘单位的计划,甚至会给就业市场和学校就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二、就业实力培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提升的根本

实力指实在的力量,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实力决定着行动力的大小,是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就业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比如具体能力有专业能力、外语与计算机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意识能力等,另外,行业性的高校毕业生还应具备行业外的基本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实力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这需要学生个人努力和学校做好相关的培养安排,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到随外部环境变化与时俱进。

首先,要做好相关课程的科学规划和实施工作。例如合理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学内容、实习实践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外语计算机训练计划等。尤其在目前石油行业处于低谷期,要有意识加强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真正做到厚基础宽专业,适当辅以其他行业基础知识教育,这样可以开阔学生就业视野,也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到行业外就业发展。

其次,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丰富学生干部经历锻炼,加强科技创新和创业训练,举办学科竞赛活动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征文、文化艺术表演等相关艺术修养的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个人的就业软实力[3]。

最后,要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实力培养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实施青年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把有就业意愿的青年大学生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全面落实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的青年大学生提供就业援助。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方法,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服务模式。加强大学生职业培训,健全面向大学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就业见习、就业帮扶等服务。通过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开展大学生重点群体职业培训,加大贫困家庭大学生等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按规定提供培训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大学生给予生活补贴[4]。

三、就业市场的开拓与维护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

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 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现在,市场一词不仅仅指交易场所,更重要的是指交易行为,由供给方、需求方和中间服务方组成。大学生就业市场包括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的需求和学校提供的服务。

大学生就业市场包括市场开拓与市场维护两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工作中不可偏废,要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1.继续抓住传统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对于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来说,传统的石油石化行业是石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阵地,虽然目前石油行业处于发展低谷期,但是从学校各方面的生存和发展来看,还必须紧紧依托行业的发展。如何坚守传统就业阵地,我们要以多方面的工作为抓手,例如日常往来管理工作交流、学术会议、科技攻关等工作中都可以体现出就业的指向。在互动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入或带领部分负责就业工作人员参与,有意识发现就业机会或引导就业工作的开展。

2.将社会实践工作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桥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它对于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认识未来职业、了解就业需求、认识自身就业实力与方向,最终向职场顺利过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在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时,我们就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做好规划总结提炼工作,不能把它当作是简单活动,应该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比如在设计社会实践项目时,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实践内容等方面都要做到有规划有目的,这个目的一定要与学生的就业工作结合起来,重点选择有就业意向的学生、有就业需要的单位或地点去开展,在活动中发现就业信息、寻找就业突破点、就业意向甚至还可以穿插专门的就业工作交流。

3.以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活动为基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自党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号召以来,全国的创新创业工作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高校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创新创业工作也在蓬勃发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创业并获得了成功[5]。

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能实现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实际相结合。它除了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意识之外,成功的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还能提高学生和学校在各类赛事圈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展现学校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这必然会引起各赛事直接相关或技术研发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广泛注意,从我校参加各类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学生成功就业的实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充分发挥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与专业实习优势促进就业

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在企业工作站学习,本科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实习让大学生真实深入了解熟悉企业生产,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类学习或实习时间往往相对比较长,至少也有两三周,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学习甚至达一整年。因此它是一个让学生与企业双方充分了解、深入考察的好机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单位,单位也可充分考查学生。学校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同时有目的有目标地开展就业工作,加强同企业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做好服务,实现成功就业。

5.利用导师和科研项目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提升

行业性学校往往都有自身的优点与劣势,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同行业的技术需要和发展密切相关,培养的毕业生比较符合行业的需要,同时学校的研究生导师的主要科学研究与行业中各企业的合作比较密切,因此行业性高校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更熟悉和了解行业的现状、发展和需要。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导师和科研合作项目的资源优势,在日常合作交往中,加强导师介入就业工作的意识,注重引导、引荐毕业生就业,成效会更明显。

6.积极抢占新兴市场和行业外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经济结构出现不断地调整,各行业也面临着动态的变化,虽然目前能源行业处于低谷,但必然有其他行业发展形势良好,如核、电、汽车等行业;也出现了诸多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向新兴产业与行业外就业市场进军,当然这需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好自己的竞争实力。

虽然面对诸多困难,但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同于社会上的人才市场,它有自身的固有特点和优势:首先,大学毕业生就业均为初次就业,虽然缺乏就业经验,但大多数愿望也比较迫切,能有积极的就业行动;第二,大学毕业生均具有一定的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与一般的社会劳动力市场人才相比,在就业竞争中还是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就业前景较好;第三,由于大学毕业时间决定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集中性,要让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此期间就业,虽然任务十分艰巨,但工作效率会更高。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特点和优势,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意识、实力、市场”三位一体的建设工作,将三者统筹兼顾,做到相互促进、及时调整,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工作必将会取得新的突破。

[1]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71-82.

[2]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72-76.

[3]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7-18.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1).

[5]于东明.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19):202.

猜你喜欢

实力毕业生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伤心的毕业生
实力抢镜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