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英语应用驱动的教学方法探索
2018-02-09徐少华李志军蔡长娥李小刚赖富强
徐少华,李志军,蔡长娥,李小刚,赖富强
1.重庆科技学院 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2.重庆科技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我国石油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的学术成果发表在SCI检索刊物的数量日益增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英语(简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了石油地质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基础[1]。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对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出学科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大学生,这对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2]。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也促使高校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相较于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的侧重点不同。学习专业英语应为读懂专业文献和国际交流服务。大部分专业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概率很小,但在专业领域内是极为重要的。此外,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采用的是学术论文写作的表达,与日常交际英语也有不同。因此,专业英语在教学方法上与大学英语有明显不同。本文结合重庆科技学院当前课程的实际情况,探索以应用为驱动的英语教学方法,摆脱枯燥的文献阅读与逐字翻译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动性,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良好效果[3-4]。
一、课程基本内容
专业英语是针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在上完公共英语课和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文献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目的,使学生较为熟练地阅读与石油地质学科相关的英文文献,能够把科技论文的摘要翻译成英文,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等。所以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油矿地质学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
我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共计32学时,面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进行授课。课程学习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四个部分。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层序地层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等多个领域。推荐的教材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英语》(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二、存在问题
1.以应试为目的,缺乏兴趣
当前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是以应试为目的,这种思想来源于长期的应试机制,如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不少高校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成绩与能否拿到学士学位直接划等号。这一做法的确强化了英语教学的力度,但激励作用是被动的,也削弱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使用功能[5]。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四、六级考试已经通过的学生,抱着“反正已经拿到关键证书,专业英语学的好不好无所谓”的心态;而四、六级考试没有通过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对四、六级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帮助,以致于上专业英语课背诵四、六级单词书的现象频频出现。以应试或获取证书为目的的教学,极易导致消极的英语学习心态。
2.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常采用“单词记忆+课文阅读+语句翻译”的模式,类似于中小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从基础的专业词汇入手,以逐句翻译和讲解课文为主,在课堂有限的90分钟内,将大量的专业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机械性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如下问题:(1)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觉得专业英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将专业英语的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背诵专业单词和重难点语句,导致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2)课堂氛围呆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3)缺乏课后主动学习专业英语的意识。如此很难达到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甚至连课堂仅有的学习时间都难以保证。
3.考核形式单一
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策略。过去常采用笔试(开卷或闭卷)作为一锤定音式的考核。然而,一份试卷涉及的专业知识点毕竟有限,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专业英语水平,容易滋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不良习惯,更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6-7]。但是,在大班教学的现实情况下,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考核耗时太多,考题难度难以统一,也不可取。
三、应用驱动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符合当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前的学科发展趋势,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8]。
1.以读懂英文文献为驱动的教学
当今国际上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几乎都是以英语作为语言载体进行发表。SCI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数量已然成为我国衡量高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高校对学生在SCI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也逐年提升。对于大四本科生而言,虽然大多数学生尚未涉足课题研究,但已十分理解读懂英文文献对于学术研究、读研甚至读博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课程通过以读懂英文文献为驱动,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英文文献,引领学生通过文献阅读打开专业学习的一扇大门。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多方面的:(1)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不仅是学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吸收国际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和科学问题;(2)使学生了解SCI论文的写作结构,如Title(题目)、Authors and affiliations(作者及机构)、Abstract(摘要)、Introduction(引言)、Geological setting(区域背景)、Data and methods(数据与方法)、Results(结果)、Discussion(讨论)、Conclusions(结论);(3)使学生掌握阅读文献的技巧,比如跳读、略读、详读等;(4)使学生了解行业内有哪些知名刊物(如Geology、Earth science review、AAPG等)并主动学习文献检索和下载的方法;(5)巩固和深化专业英语教材中介绍的内容,使学生积累更多的专业词汇。
笔者将自己在科研中积累的经典文献在课堂上以专题的形式分享给学生。以读懂英文文献为驱动的教学实用性强,使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参与度充分提高。自实施以来,课后向笔者索取英文文献的同学明显增多,达到了以用促学的目的,调动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一举多得。
2.以听懂国际学术报告为驱动的教学
专业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符合石油地质行业国际化需求的人才。能够进入跨国公司工作、留学深造或跨国学术交流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在教学环节中穿插一些国外著名教授的学术讲座,培养学生从学术报告中获取专业前沿知识的能力。当学生意识到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确实可以从开始听学术报告时的不知所云,到逐渐听懂一部分甚至全部的专业内容,这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自信,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学术价值。但是选取学术报告进行课堂播放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选取语速较慢、专业词汇难度适中的、学术价值较强的报告。选取的视频过难、语速过快,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效果不佳。(2)视频播放的时长为5分钟为宜,对于重要的英语表达和前沿知识应及时暂停,给予讲解。走马观花式的观看,学生很容易走神。
以听懂国际学术报告为驱动的多媒体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术意义,有效引导学生课后主动搜索专业协会网站、国际著名实验室网站或国际专业技术论坛等网络资源。
3.以摘要翻译为驱动的教学
如果说以读懂英文文献和听懂国际学术报告为驱动的教学对于有学术追求、志向读研或者读博的学生更具吸引力,那么以摘要翻译为驱动的教学将适用于所有即将面临毕业论文写作的大四学生。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摘要翻译水平,为第8学期毕业论文的摘要翻译打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转换。过于重视英译汉这一单方面的思维转换很难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常用表达。因此,课程专门设立了与“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油矿地质学”课程相关的专题摘要,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与同学们分享,再和地道的原文翻译进行比对,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信、达、雅”三个层次上剖析二者的差别。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立,既是增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良好方式,同时也对教师自身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应用驱动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评估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对专业英语的考核重在考查学生通过英语来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围绕该目的,本课程采取大作业(占比60%)和平时作业(占比4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力求体现科学合理和综合能力。
大作业考核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若干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经典文献或外文专著里的经典章节(约10页),主题分属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油矿地质学四个学科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将来打算报考研究生的学科方向自由选择,阅读全篇后完成一篇中文详细摘要(约3页)。教师根据详细摘要的完成质量包括摘要写作结构、知识点概括层次、语言准确性和上下句逻辑关系等评分点给出分数。大作业考核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从外文文献中获取知识点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继承了过去专业英语教学中对英译汉能力的考核特点。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不能出国的学生而言,读和译的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本课程大大提高了平时成绩的占比(40分)。平时成绩共布置5次作业,包括学术报告听力2次、汉译英2次、摘要抽提1次(即从5页左右的英文文献中提取300字左右的英文摘要),每次作业各占8分。多样化的平时考核既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又补充了对专业英语“听力”“汉译英思维”和“知识点概括”能力的考察。应用驱动型的考核方式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效果,改进了过去一学期一考的闭卷考核形式,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学生摆正专业英语的学习心态,更为客观的检验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引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途径,但是要做到显著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还得通过课后大量的语言应用和知识积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知识引导和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初步打开专业英语学习的大门,交给学生学习思路和策略。以读懂英文文献、听懂国际学术报告和摘要翻译为驱动的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探索。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改变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机械性的“单词记忆+课文阅读+语句翻译”以及受标准答案约束的闭卷考核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改变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心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英语学习的良好方式。
[1]王银宏,万力,季荣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表SCI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4(2):153-156.
[2]刘再起,王仰正.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10(3):39-44.
[3]陆仲飞.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J].上海翻译,2014(2):72-74.
[4]李正栓,李迎新.美国高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4(6): 14-20.
[5]刘长江.浅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25):119.
[6]陈效新,徐万治.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语中心课程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6(12): 161-164.
[7]张宪国,张涛,林承焰,等.“小班”改革下的石油地质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3):79-82.
[8]焦述强,陈艳.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认识[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