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018-02-09高旭阳
高旭阳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症状,患者心脏频率、节律异常,导致了心律失常,老年人、神经功能紊乱和亚健康群体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1-2]。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后,我国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心律失常患者的数量在增加,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4]。此次就我院的部分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对中医和西医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49例。观察组中,29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42~81岁,平均(59.2±5.2)岁;对照组中,3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41~78岁,平均(57.4±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抗凝治疗,选用华法林钠药物;同时进行降脂治疗,使用力平之药物;然后抗心律失常治疗,使用普罗帕酮药物,150 mg/次,每天3次;经静脉滴注辅酶A 50 U+5%葡萄糖溶液500 ml[5-6]。
1.2.2 观察组 主要通过中医治疗的方法,针对心气两虚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定志宁神、益气补血的办法,选用熟地黄、麦冬、人参各10 g,山药15 g,茯苓9 g,五味子8 g,当归、陈皮各6 g,药物需水煎口服,2次/d,药物需水煎口服,人参需另外水煎,2次/d。
1.3 疗效评价指标
此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成三类:(1)显效: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消失,心率恢复正常状态,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心率相比之前下降。(2)有效: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患者的心率较之前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的心率状态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中,26例显效,20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中,20例显效,1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7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突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冠心病以及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属于比较多见的症状。心律失常是因为心脏节律和频率异常导致的发病,患者有心悸气短和胸闷症状[7-8]。如果不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就会恶化,导致患者思维[9-10]。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在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者会有乏力症状,导致了患者的重视度不够,等有心悸症状时才接受诊治。这就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耽误,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让患者无法彻底康复[11-12]。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为其进行治疗,以西医和中医为主,可是西药对患者会产生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属于慢性疾病,不适合长期用药,所以临床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在此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中,26例显效,20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中,20例显效,1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7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使患者症状缓解,安全性较高,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因此是非常优秀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