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对体质量影响的概述※

2018-02-09张振宇李琼华吕雪英龚轶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关元天枢中脘

张振宇 李 璐 李琼华 吕雪英 龚轶欣 杨 丹

(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21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过胖或过瘦既不利于健康又不能给人以健美感。中医中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遵循辨证论治、以平为期的原则,对调节体质量有确切效果,现将中医中药近年相关研究和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 中药组方对体质量的影响

组方用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原则遵循辨证论治理论从而达到治疗目标。

1.1 减轻体质量 杨广文等[1]以大柴胡汤治疗肥胖(柴胡、黄芩、郁金、山楂、半夏、丹参、芍药、大黄、大枣、枳实、生姜)。该方清脏腑之热以改善胃纳亢进,又理气祛痰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乐智勇[2]研究证实泽泻汤有降脂作用,并初步得出其降脂机制可能与调节脏腑平衡有关,调和脏腑使机体恢复正常脂质代谢从而降低血脂;唐红等[3]研究表明荷丹片(荷叶、丹参、补骨脂、番泻叶、山楂)可调节脂质代谢,又对减重有疗效,治疗到16周疗效明显且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1.2增加体质量 蒋益泽等[4]用自拟增肥益康丸 (酸枣仁、党参等8味中药组成)治疗消瘦,总有效率85.5%,本方运脾和胃、养血助阴、增肥治瘦,突破现代中药书籍对酸枣仁功能归纳的局限;王薇等[5]自拟疏肝开胃汤(柴胡9 g,芍药12 g,制香附9 g,沙参12 g,石斛12 g,当归9 g,白术9 g,茯神12 g,佛手9 g,玫瑰花12 g,鸡内金9 g,炒谷芽9 g,炒麦芽9 g,焦山楂9 g,砂仁6 g,甘草3 g)治疗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15例,体质量增加3.8~10.4 kg;胡思源等[6]用健儿厌食康颗粒(由山药、鸡内金、薏苡仁、莲子、茯苓、大枣等10味药食两用之中药制成)治疗小儿厌食脾虚食滞证118例,全方补脾益气、消食健胃、增进乳食,有补则不滞,消不伐脾之效,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90.68%;张雪荣等[7]采用龙牡壮骨颗粒 (药物组成有炒白术、山药、党参、黄芪、麦冬、制龟甲、醋制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炒鸡内金、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等,是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型49例,疗程8周,体质量的增加较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2 针灸对体质量的影响

中医经络学说是中医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理论之一,通过针刺腧穴以通经络、和气血、调阴阳,使机体产生双重良性调整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

2.1 减轻体质量 袁锦虹等[8]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针刺内庭、三阴交、足三里、曲池等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28%;周利平等[9]取水分、中脘、下脘、关元、大横、阴交、滑肉门、外陵、腹结等穴,以电针刺激,治疗后其体质量、腰围、BMI及WHR明显降低。

2.2 增加体质量 《灵枢·逆顺肥瘦》篇:“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

姚氏[10]针刺四缝穴配合叩刺双侧脾俞、胃俞、肝俞及双侧足三里,治疗厌食消瘦30例总有效率96.6%。

3 推拿

在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施以手法治疗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

3.1 减轻体质量 李慧梅等[11]临床治疗肥胖摩腹后拇指点按关元、中脘、天枢、曲池、合谷、丰隆、胃俞等穴,治疗2个疗程后体质量减轻4~9.6 kg;张新丽等[12]以神阙穴为中心顺时针摩腹3~5分钟,使局部有温热感,再点按关元、气海、天枢等各1分钟后揉捏双侧腹直肌,使产生酸胀感,临床治疗35例总有效率达到91.42%。

3.2 增加体质量 尤卓等[13]以摩腹法治疗小儿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疳积证36例,手法包括揉板门、补脾经、推四横纹、分腹阴阳、揉天枢、中脘,按揉足三里等。疗程2周,总有效率94.44%。钟森等[14]捏脊治疗配合四君子合剂(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主要成分为党参、炒白术、茯苓、生姜、大枣、蜜炙甘草),以捏脊为重点,自长强由下向上推捏至大椎,结束后以双手拇指向外侧揉按大肠俞、脾俞、胃俞,连续6 d为1个疗程,间隔3 d后进行第2个疗程,4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9%

4 耳穴

《灵枢·口问》篇曰:“耳为宗脉之所聚,”通过耳压直接按摩耳穴中脾、胃、肝等脏器,以达到调平治疗目的。

4.1 减轻体质量 黄茶熙等[15]耳穴加体针治疗肥胖,取脾、三焦、内分泌、交感等耳穴,以王不留行贴压,临床观察到耳穴结合体针与单用体针相比,患儿体质量及其腰围、臀围减重情况更明显。崔淑华等[16]认为耳穴贴压能畅气机,健脾胃,化湿浊,临床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中97例总有效率为83.5%。

4.2 增加体质量 高氏[17]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取双侧脾、胃、饥点、交感、皮质下、神门、大肠,有运脾、和胃、益气之效。脾得运化升清,胃得受纳腐熟,大、小肠分清泌浊,而使疾愈。

5 中药敷贴

将中药加工后敷于体表特定穴位,药物通过肌表入经络、循血脉以疏经通络、补脾益胃。穴位贴敷同时具备中药及穴位治疗疾病的双重优势。

5.1 减轻体质量 尹丽丽等[18]以药贴治疗肥胖(制天南星、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取中脘、气海、水道、关元、大横等穴。药贴中制天南星燥湿化痰,三棱、莪术行气消积,大黄破滞导泻,再以冰片促药物透皮吸收。3个疗程后穴贴组的总有效率86.0%,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4.5%;高颖等[19]用艾络康减肥穴贴治疗单纯性肥胖(吴茱萸、陈皮、法半夏、大黄、鸡内金、山楂、木香、三七、血竭、莪术),取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丰隆等穴,穴位相配健脾利湿、化痰消脂、通调肠胃。治疗30天后患者体质量下降8.4 kg,腰围下降了6.8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朱玉等[20]针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治疗组针刺后以药物贴敷(苍术、白术、猪苓、茯苓、泽泻各15 g,吴茱萸10 g)于神阙、中脘、气海、脾俞)药贴每次留置3小时,隔日1次。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服用西布曲明总有效率为70.7%,且不良反应比例高。而针刺组仅有7例(约8.8%)出现口干。

5.2 增加体质量 高世泉等[21]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37例,药用喜食散(党参、白术、炒麦芽、木香、肉桂、神曲、山楂、黄芩、淮山药,各药按等量碾粉)贴敷神阙、中脘、气海、关元等穴。睡前敷药。3天后取下,间隔4天再敷,连敷3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97.30%;李巧香[22]治疗小儿厌食症,在对照组(常规内服沙棘干乳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党参、白术、茯苓、吴茱萸、炒麦芽、神曲、苍术、丁香、肉桂、砂仁、炒莱菔子,上述药物混合研粉,每次取15~20 g,用米醋和少许凡士林调成药泥)行穴位敷贴治疗,选神阙、中脘、脾俞、胃俞等穴,4~6小时后取下。每天换药1次,10天为l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12%。

6 穴位埋线

埋线治疗安全省时且作用更持久,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并易于坚持。

6.1 减轻体质量 赵文[23]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选石门、天枢等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83.33%,随访发现穴位埋线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沈巍等[24]研究发现穴位埋线结合电针的总有效率为80.00%,而针刺总有效率为67.67%,说明穴位埋线配合针刺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叶煜婉等[25]以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取中脘、大横、天枢、足三里、丰隆,每次埋线间隔15天,1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4.05%。

6.2 增加体质量 孙氏[26]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消瘦25例,取穴:胃俞、脾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胃火亢盛型加内庭点刺,以清胃火;脾肾阳虚型加肾俞埋线,以培肾固本,总有效率为84%。李柄楠等[27]治疗肥胖(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天枢、中脘、足三里),每隔15 d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埋线治疗单纯性消瘦30例,总有效率为90%。

7 小结

中医中药既能减肥,又可增重。《素问·调经论》篇:“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理论精华,中医学的调平治疗观具有双向调节治疗的作用,因此,无论减肥还是增重,中医药方法都有指导性和实践性,需在临床上进一步继承、发扬、创新,取得新成果。

猜你喜欢

关元天枢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