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的创新
2018-02-09单迪
文/单迪
引言
近年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网的地步。从查阅信息到购物,从在线听音乐、观看电影到阅读电子书籍,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特别是在网络阅读上,电子书以其快捷、方便的阅读模式征服了众多读者,给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的纸质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传统图书的出版如何在困难与机遇并存的新媒体时代发展自身,寻找出一条融合与创新之路,是我们当下应该高度重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1.新媒体与传统图书的比较分析
1.1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图书的优势
1.1.1 信息量大、阅读便捷、容易吸引读者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种类型的读书网站、平台纷纷建立,读者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书籍,随时阅读,需要引经据典时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自己印象中的完整经典语句,方便快捷。而且,许多网站都有书评区、读者交流区,读者可以在相应版块对读书内容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在不同读者对书中某一观点的讨论中,增加阅读的乐趣[1]。此外,数字媒体内容来源广泛,文字量基本不受载体局限,超级链接可以无限拓展深度阅读,大数据推送可以精准定位读者喜好,模糊比对有利文本检索提高效率。而纸质书受纸张、印制、物流等成本的局限,容量受限,且无法添加其他阅读者的点评,读者间互动性差,一般没有详细导读,具体内容检索困难。
1.1.2 出版者与读者实现即时互动
文学网站等新媒体出版平台往往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随着作品阅读量的增长,可以通过分析读者的喜好有效引导作者撰写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内容,同时读者也可以实时在线提出对情节的喜恶,以及指出情节中不合理的地方,这有利于整合大部分读者的意见,及时调整作品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便作品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
传统图书出版,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形成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闭门造车,没有与读者的交流。同时,多数传统图书的作者都是约稿后开始创作,因而缺乏必要的内容积累与读者互动,完全跟随着自己的意愿展开情节,容易导致作品情节脱离受众喜好,缺乏市场导向,与读者需求脱节。
1.1.3 内容易于检索转引,符合信息传播的时尚方式
由于新媒体读物的内容是数字化形式,通常支持利用阅读软件实现精准定位。这使读者在引用新媒体读物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借助电脑或其他阅读终端程序,实现全自动检索。同时,数字检索具有很高的模糊判断能力,可以辅助用户通过不完整信息定位所需内容,或通过数字检索结果给出的多种提示,删选摘取最符合要求的片段。这对于借鉴他人作品为“参考文献”的用户将有效降低查阅过程的工作量,大大提高文字内容的检索效率。
在互联网与移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与移动终端实现信息的传播已经是大众熟悉并习惯使用的方式。新媒体读物所记载的内容较传统图书的优势在于内容已经完全数字化,可以无障碍接入网络与移动终端,完成信息传送。而传统图书利用网络传播时,需要经过将实体图书数字化的工序,不仅制约了信息传送效率,因数字化过程产生的数据损失,而且会影响信息展现的效果。
1.2 传统图书相对于新媒体的优势
1.2.1 阅读质量较高
传统图书之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还能继续生存,是有其独特优势的。大部分人从开始接受知识起,就习惯用纸笔写画,哪怕没有电源、没有网络,只要有愿望,就可以随时随地创作、记录。而且,相对于信息化的新媒体读书方式,散发着油墨香气的纸质图书更易让人专心阅读,能让人慢慢地跟随着字里行间的描述在脑海中展开联想,从而一点点地深入阅读,沉浸在书本的语句及意境中,全身心投入。同时,读书过程中也能避免电子屏幕产生的辐射以及对视力的损害[2]。
1.2.2 文化认同感
认同感,是表示赞同,欣赏。文化认同感是关于文化领域的认同。虽然当今社会,新媒体阅读井喷式的发展,但是中国千余年所形成的阅读习惯让很多人或在“书虫”群中,淘到自己心仪的作家作品进行收藏;或在网络上读到一本喜欢的读物,便去书店寻找实体书买回家;或在旅途中捧着一本书阅读,享受油墨的芬芳。这些在新媒体时代仍是很常见的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图书较电子读物更让人有文化认同感。
1.2.3 传统图书承载了更多的文化积淀
书房中纸质书的收集和储备,往往代表了读书人学识涵养的高低,纸质书阅读过程中韦编三绝的阅读体验是新媒体无法满足的独特快感。并且各种稀有的历史文献和图书孤本具有相当高的文物收藏价值。相反,凭靠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因为技术的普及和存储的无限复制,无法像传统图书那样承载更多的文化底蕴。
1.2.4 内容回读更加便利
读者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阅读后续内容的某种原因,对书中之前的内容产生各种不同的回读需求。随着读者对一本书熟悉程度以及阅读深度的增加,会有或多或少的回看意愿。
虽然新媒体读物具有自动检索与回翻的功能,但自动检索的使用要求读者退出当前页面,输入关键词查找需要回看的内容,这将大大影响阅读的沉浸感。另外,使用新媒体读物的翻页键回看或跳看时,逐页翻找的繁琐不仅消耗了大量时间,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选择回读内容的随意性。而传统图书在回读的随意性方面明显更加便利。尽管很多新媒体出版企业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开始在电子书阅读器上增加了跨页预览的功能,但是毕竟仍受限于电子书阅读器本身的特质,回读的流畅度依然不高。使用iPad、智能手机等阅读时,纯粹翻页倒是快很多,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回读翻页的准确度和快捷度。
2.传统图书主动融合新媒体,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2.1 建立从传统图书到新媒体平台的超级链接
对传统图书出版而言,内容普遍缺乏与互联网平台对接。互联网平台的海量信息与传统图书的有限内容之间缺乏融合,建立能够使读者在传统图书与新媒体阅读内容之间的便利切换模式,就需要为传统出版嫁接符合新媒体阅读方式的超级链接。例如,出版社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将可以链接到平台的二维码印刷在传统图书上,读者买书后通过扫码便可以获取平台上的大量信息,实现传统图书与互联网平台相对应的新媒体内容的超级链接,打破传统图书内容总量的局限,把传统图书主动转化成新媒体海量内容的阅读导引或精华凝聚。
2.2 建立传统图书适应新媒体平台的发行推广策略
传统图书主动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出版者放下身段,打破行业固有模式的束缚,积极求变,向全媒体转型,是现阶段最为理想、最具实效的发展模式。传统图书不仅在内容上寻求与新媒体平台的对接,而且在发行方式与渠道建设等方面向新媒体形式靠拢,利用微信(微博)推广、网络销售、开通电子支付等形式,在纸质图书电子化、读者数据分析、读编互动以及实体书销售等方面,借互联网助力,使优质内容可以超越传统图书的小范围读者群体,吸引更多的受众通过新媒体方式获取阅读传统图书的快感。
2.3 建立传统图书与新媒体读物间的共享机制
习惯阅读传统图书的读者群体与钟情新媒体信息阅读体验的群体,在需求与习惯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偏好,正是由于彼此各自服务于己方受众,传统图书与新媒体平台从根本特征上就注定赋予阅读完全不同的感受,故此往往无法相互间直接套用内容。传统图书要将内容真正新媒体化,真正成为融入互联网的数字出版物,自身需要从根本特点上进行转变,用新媒体方式重塑传统图书的内容表现形式,使精彩的版权内容能在传统图书与新媒体读物间形成符合各自属性的优质内容。令传统图书的新媒体融合不再是纸质图书的简单电子化,而是建立二者对同样版权内容的共享机制,互动促进,使其成为真正融合的融媒体产物。
结语
新媒体时代,虽然给传统图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我们要看到传统图书本身不可替代的特点,在传统图书的出版发行上,将这些特点做强做精,走精品化创新路线,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并与之融合,让这两种形式在竞争下共存,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1] 范滨多. 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之间的利弊[J]. 决策与信息,2016(9):199.
[2] 张航宁. 新媒体时代纸质图书生存发展途径初探[J].文教资料,2014(22):64-66.
[3]隗建华.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3(01):78-79.
[4] 张赏.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统计,2016(0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