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媒体助力纸媒采编创新
2018-02-09吴婷婷
文/吴婷婷
1.传统纸媒的优势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纸媒积累了大量的无形资产,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是新媒体短时间内代替不了的。第一,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受众群,很多年纪较大的人,习惯看报纸读杂志,很难学会用互联网并成为新媒体的受众。第二,以报纸为代表的一些报刊图书,制作审阅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用心、小心,要经过层层把关。前期进行严格的信息采集,文字润色,之后才刊登到报纸上。这个过程已经形成了无形的资产链,积累了非常多的资源,也掌握了广泛的人脉。一些纸质媒体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公信力。第三,纸媒上的内容有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学术领域。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纸媒可以根据市场的走向、人们的需求,撰写相关文章。所以说,和新媒体相比,纸媒的学术水平比较高。第四,一些出版机构创造出来的作品有丰富的价值。这些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更多的社会意义,是以大众需求为前提的创作,能够满足更多受众深层次的需求。
不过,新媒体的出现,还是对传统纸媒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注重实效性,而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相比,刊登传播的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新媒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不仅及时而且迅速,这些也是传统纸媒做不到的。
2.新媒体时代下,纸媒采编面临的问题
传统纸媒的传播途径是有限的,而且信息采编的过程非常缓慢,需要时间成本,受众也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信息。这就是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和引导性存在的差异。除此之外,最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人们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公众平台,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各样的资讯。相比较而言,纸媒采编在新媒体的对比下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纸媒在采编过程中,需要选题材、实地调查走访、撰稿编辑等多项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内容真实可靠,这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难以在第一时间为人们提供新鲜的消息,缺乏更强的时效性是纸媒采编最大的问题。
当下,社会信息流通的速度较快,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这也给纸媒采编的内容筛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在众多虚假资讯中寻找真实可靠、有看点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1]
3.新媒体时代,纸媒采编人员工作的开展方式
3.1 改善传统工作形式
纸媒采编人员应当跟随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身运用网络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采编人员必须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传播意识,不断创新,在纷杂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并利用网络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如摄影、写稿等。除此之外,采编人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化地表现新闻信息。采编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才能够提供真正丰富的新闻内容,提高吸引力。[2]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想使传统纸媒占据社会新闻舆论一席之地,就要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受众。挖掘一些独家新闻,以读者喜闻乐见为主题和目标,寻找可读性强的内容。这就要求采编人员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采编技术和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好采编工作。要学会在众多零散的信息中发掘新闻价值,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有机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专题报道,以及分栏等多种形式。要让内容有可读性,有逻辑性。既能突出重点,又有认知规律。[3]
传统纸媒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要提高新闻品质,形成自己的特色。想要展现报纸的思想内涵,形成独特的新闻视角,就要做好自己的报道定位。新闻报道的质量取决于采编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及文化素养。采编人员的编辑能力好,就能编辑质量高的内容,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编辑工作者要强调主动策划,以多变的风格、高质量的内容吸引读者。在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编辑不再是传统的“画匠人”工作。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观念。传统的编辑程序一般都是,编辑工作者等待内容,再进行编辑,之后修改错别字等。新媒体时代,要求编辑工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作为,能够指挥决策。要具有较强的策划意识和能力,策划方案要有逻辑性、科学性。同时,编辑工作者要主动寻找新鲜的内容,进行编辑。总之,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提高新闻的品质,同时版面编排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才能增强可读性。
3.2 实施报网互动模式
新陈代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事物的兴起与旧事物的退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在时代环境之下将两者相互融合与借鉴,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促进新事物发展的有效途径。新媒体的产生其实是与旧媒体的碰撞和融合。[4]
把传统的纸媒和新媒体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现在的“微时代”“微平台”等。举个例子,2012年,《人民日报》正式建立了官方微博,上线仅仅43天就达到了100万的粉丝量。2014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已经拥有了4500万的粉丝量,微博的评论和转发量也非常多。《人民日报》微博的开设,充分体现了纸媒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巨大影响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人民日报》已不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微博运营团队,这个团队制作、发布的新闻内容短小精悍、图文结合,能够吸引受众更多的注意力,甚至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这既顺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让新闻内容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微博发布的时间也选在了早上七点、下午两点以及晚上十一点左右,这三个时间段都是人们相对空闲、比较活跃的时间点。除此之外,《人民日报》还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直播世界杯赛况等。语言风格平易近人,内容精悍,改变了以往纸媒给人高高在上、缺乏与读者沟通等印象。网络传播平台更加能够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说话,为人民服务,也能反映人民的想法,成为一个大众获取信息、表达想法的公共平台。还有“微评论”也赢得了众多受众的欢迎,这些内容一针见血。“你好,明天”这个专题也是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能够体现人文关怀,传播社会正能量,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信息,一些生活小贴士的内容也很符合受众的需求。
《人民日报》在纸媒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了人民和党报的沟通交流,也为传统的纸媒发展树立了好的榜样。同时,也扩大了纸媒的受众面,把纸媒内容传播得更加广泛。[5]
3.3 辨别新闻真伪
新闻所具有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才是新闻价值的真正体现,这也是采编人员在收集信息时应该重点关注的特点之一,信息的时效性则要求采编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网络上的海量知识都可以成为采编人员积累自身能力的素材,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充分体验网络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采编人员应当时刻保持作为一名媒体人的敏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迅速地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物,挖掘他人没有发现的信息,这才是信息新鲜性和独特性的体现。采编人员作为网络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更应该在接触信息时大范围地扩展和传播,营造一种开放性的环境。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网络的虚拟性,对信息进行多角度多思维甄别,毕竟事实真相才是受众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在浏览网络信息时,采编人员应该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浏览和积累,从中汲取更多的专业养分,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6]
结语
综上所述,在纸媒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要主动利用新媒体,把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结合起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为采编人员,要改变观念,创新思维,重新定位,明确职责,保持新闻敏感度,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亮点。在混杂的网络环境中,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为受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高品质的内容。
[1]胡怀中.报业要充分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J].中国青年报,2015(102).
[2]黄楚新.新媒体环境下报业的发展策略[J].中国报业,2016(6):39.
[3]李春亮.报纸如何进行整合营销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4(9):11.
[4]程驰,杨亚坤,传统纸媒试水“微时代”[J].新闻前哨,2015(12).
[5]官建文,王棋.移动客户端:平面媒体转型再造的新机遇[J].新闻战线,2015(9).
[6]王舒怀,传统纸媒转型的社交化路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运营实践[J].青年记者,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