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8-02-09王萍
王萍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冠脉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心绞痛、疲乏、气短等,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冠状动脉造影(CAG)可对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支数做出准确的判断,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其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1]。心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是诊断冠心病最基本、最普遍、最安全的检查手段[2]。心电图中的病理性Q波通常代表心肌坏死,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现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经CAG检查确诊的冠心病为研究对象,探讨病理性Q波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经CAG检查确诊,CAG显示至少有1支或分支血管病变狭窄;(2)均行心电图检查,影像清晰准确;排除标准:(1)起搏心律、左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2)ECG有病理性Q波而无冠心病史;(3)影响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合并症。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8~75岁,平均(53.5±10.6)岁。该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将以上患者按照是否出现病理性Q波分为病理性Q波组(观察组)16例和无病理性Q波组54例(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CAG检查 应用Judkins 法分别对患者的左、右CAG进行检查,术前完善X片,生化、三大常规、凝血指标等检查。CAG按照多体位头照(以影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阳性的判定标准:主要冠脉血管或其主要分支血管内径目测直径狭窄≥50%;按照病变血管数量的情况分为单支、两支、三支冠脉病变,多支病变包括两支和三支冠脉病变。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评价根据Gensini积分[3],该积分为每处的病变的积分总和,即病变部位评分乘以狭窄程度评分。
1.2.2 心电图检查 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安静休息3~5 min后将上衣解开,暴露胸部及四肢末端。采用酒精棉球清洁皮肤,连接电源,按照常规步骤链接胸导联、肢导联,调节控制按钮,校准电压,启动开始键。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4]:当Q/R振幅>1/4,Q波时间>0.04 s,Q波粗大,有切迹。前壁心肌梗死: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胸前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如前侧壁、前间壁、局限前壁、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相邻两个以肢体壁导联出现的病理性Q波。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冠脉单支、两支、三支病变的例数分别为3例、5例、8例,占18.8%、31.3%、50.0%;对照组有17例、17例、20例,占31.5%、31.5%、37.0%。观察组的冠脉三支病变多于对照组,单支病变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结果显示70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有19支,多支65支。病例性Q波中单支16支,多支54支。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准确度为40.7%。
3 讨论
研究显示,冠脉病变的程度越严重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就越大。早期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是否出现多支病变对于预防、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5-6]。对于没有条件或不愿意行CAG的患者,可提高对心电图的使用效率。冠心病的患者心肌存在一定的病理改变,其坏死区域仅能够缓慢的传导点活动,而自身并不会产生电活动,因此在心电图上可观察到病理性Q波[7]。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现病理性Q波的患者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三支病变数)要大于未出现病理性Q波的患者,提示病理性Q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往也有调查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下壁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的出现往往提示存在冠脉多支病变[8]。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准确度为40.7%,可作为一定的参考,但准确度还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在临床上要对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时必要时还需行CAG检查。
综上所述,病理性Q波的出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判定依据。
[1]Reddt K,Khaliq A,Henningr J.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World J Cardiol,2015,7(5):243-276.
[2]艾民,颜昌福,夏福纯,等.心肌梗死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195-1196.
[3]葛振嵘,徐风燕,姜述斌,等.一过性病理性Q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77-679.
[4]谢福生,莫新玲,陈健中,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的诊断预测价值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4):191-192,195.
[5]张瑾,陈垚,何小莲.静息心电图Ⅱ、Ⅲ及 aVF 导联病理性 Q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6,37(5):1087-1089.
[6]顾凌,卞士平.根据心电图异常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判定及预后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9):939-941.
[7]Weinsaft JW,Kochav JD,Afroz A,et al.Q wavearea for stratification of global left ventricular infarct size:comparison to conventional ECG assessment using Selvester QRS - score[J].Coron Artery Dis,2014,25(2):138-144.
[8]颜昌福,艾民,夏福纯,等.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判定价值[J].心脏杂志,2015,27(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