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2018-02-09吕宏
吕宏
冠心病(CHD)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回心血量逐渐减少,从而使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细胞出现缺血坏死或纤维化等现象,最终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类性心血管疾病[1]。据美国心脏学会发布的稳定性心肌缺血指征指示,其动脉狭窄程度<50%,均作为Ⅲ类介入手术治疗指征,且狭窄程度在70%~90%属于中度临界病变,临床治疗方法不明确。当前,CAC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不能对狭窄功能进行评估,而FFR属于评估血管狭窄功能的重要指标,可尽量弥补CAC的不足[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职业病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C)确诊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64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4,平均年龄(61.2±7.2)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13,平均年龄(62.1±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的采用Artis Zeegg型号的血管造影机进行动脉造影检测,并结合固态数字式摄像机。在造影前给予患者200 μg的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再取平卧位,并穿刺建立桡动脉通路,插入5F TIG的造影管,再给予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左、右冠脉造影。研究组联合应用血管造影技术,并狭窄程度在70%~90%时辅助进行FFR测定,采用6 F导管将冠状动脉的压力导丝置入靶血管内,在导丝末端压力传感至导管出口时,进行压力校正,再将压力导丝置入狭窄病变远端进行压力测试,当压力导丝到位后,在肘正中静脉给予滴注三磷酸腺苷140 μg/kg,使冠脉达到最大充血。再指引导管和压力导丝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造影剂量、支架植入数量以及手术时间,同时统计术后不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临床指标统计
研究组患者造影剂量(190.5±50.6)ml、支架植入数量(0.85±0.22)以及手术时间(50.6±12.3)min,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分别为(256.5±53.6)ml、(1.96±0.25)以及(62.6±12.5)min,研究组患者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t=5.065、18.855、3.870,P<0.05。
2.2 不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2例,对照组则出现血运重建2例、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1例,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9.37%,与对照组12.5%相比较,χ2=0.160,P>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性代谢异常疾病均可诱发冠心病,使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管腔粥样硬化,加重心肌缺氧缺血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临床上通常以CAC作为诊断冠状动狭窄程度的常用方式,虽然可对狭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但无法评估血管远端心肌供血情况。临床上基于冠状动脉的结构与功能,需辅助应用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心肌缺血情况[3-5]。研究报道显示,FFR=0.80是评估心肌缺血的主要参照标准,若FFR<0.75,会诱发心肌缺血以及心绞痛等病变,应进行血运重建;若FFR>0.80属于临床药物介入治疗的重要指征;若FFR值处于0.75~0.80,是冠心病临界病变,主要根据血流供应以及临床病情发展变化,来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手术来重建血运[6-8]。FFR是心血管狭窄评价的重要功能指标,主要对冠脉临界病变、弥漫性病变以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介入治疗作用。同时该指标也被认为是支架植入治疗的判断指标,若FFR>0.94时,是进行支架治疗效果最理想。在本次研究中,对于采用CAC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辅助FFR测定(FFR<0.80)患者进行PCI治疗中植入支架数量显著减少,同时降低了造影剂量,减少了支架植入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CAC确诊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再辅助应用FFR进行冠状动脉每处病变部位测定后,并根据测定分数选择性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显著,可减少支架植入,缩短治疗时间。
[1]黄文军,严激.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43-3447.
[2]刘华云,何蕾,鄢华,等.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4):220-222.
[3]顾振华,吕俊,刘桂华,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9):6095-6096.
[4]陈弢,郜俊清,刘宗军,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5,55(17):4-6.
[5]范迪,崔光彬,李强,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流储备的评价[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9):840-843.
[6]崔孔勇,吕树铮,柳弘,等.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8):636-641.
[7]杨慎先,杜梅花,王枫岭,等.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治疗策略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5,13(2):141-144.
[8]冯毅.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1,37(8):918-920.